“這些彈藥要優先供應莫斯科前線,我有朱可夫大將的手令,一分一毫也不會分給你的。”蘇軍少將都別庫夫異常囂張。
“我們也急需彈藥,我們幾乎彈盡,這些彈藥對我們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馬遷安繼續耐住(性)子解釋,“你們在莫斯科已經開始反攻,據我的瞭解,你們並不缺乏這遲幾天運到對那樣的大戰沒什麼影響。”
蘇德兩國的莫斯科會戰具體情況,沒有人比馬遷安知道的更清楚。作為他來說,不知道二戰中有名的大會戰的詳細過程,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有資料顯示日反攻前,蘇軍的炮彈供應也十分的緊張,一般每門火炮才只有1個基數的炮彈,所以蘇軍嚴格限制每門炮的彈藥消耗量。而且甚至在12月5日當天,蘇軍預備隊炮兵還規定每門炮只准發射4~5發炮彈,由於極度缺乏炮彈,蘇軍火炮一晝夜的消耗標準才1~2發,火箭炮部隊也因為缺乏彈藥而不得不將部分火箭炮撤往後方。這些資料都清楚地表明蘇軍當時的彈藥供應也十分困難,不過上面所提到炮彈都是指鋼製炮彈,這時因為在戰爭初期S聯損失了大量的工業資源,特別是鋼鐵產量下降了一半以上,這才導致以鋼鐵為原料的炮彈產量也隨之下降。不過,雖然蘇聯鋼製炮彈產量下降的比較嚴重,但是以鑄鐵為原料的迫擊炮彈生產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鑄鐵這種東西提煉簡單,是鋼材的前一階段原料,小高爐甚至土造小高爐都能生產。在反攻前,蘇軍中小口徑迫擊炮彈的供應一直都比較充足,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蘇聯鋼製炮彈產量不足的問題。所以,蘇軍在莫斯科戰役反攻前並不缺彈藥。
馬遷安還知道領導這次大反攻的將領朱可夫的指揮風格,這是一個謹小慎微的將軍。有人評論說,他這個人只會在有5~6倍兵力的情況下才敢向德軍進攻,這話說的雖然有點誇張,但卻沒有說錯,朱可夫的確是個不把本錢憋足就不會進攻的將領。首先年朱可夫接過了保衛莫斯科的重任以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蘇軍發起準備不充分的反突擊行為。
還有另外幾個例項也說明朱可夫的特點年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反攻前,由於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彈藥供應不足,原定11月10日的進攻日期不得不延後。而這很可能增大洩密的危險。但是朱可夫卻豪不猶豫地把進攻日期向後推遲了年的柏林戰役,雖然蘇軍早在2月份就已經抵達了奧德河畔,但是朱可夫卻直到4月份才肯發動柏林戰役,目的就是為了讓各方面軍能夠有時間補充更多的武器彈藥。所以,象朱可夫這樣一位穩重的將領,不會在沒有蓄積到足夠實力的情況下就盲目地在莫斯科發動反擊。從後世研究者所寫的論文中或書中提到,蘇軍在反攻前就已經儲備了7日份的口糧、6個基數的油料和3個基數彈藥這種說法有極高可信度。
況且就最後一個原因使馬遷安相信自己的判斷對,因為各種資料上只提到了大炮彈的缺乏,卻沒有一種文獻提到子彈缺乏,這表明子彈根本不缺。
這次自己想要的貨物裡子彈是佔據絕對比例的東西,迫擊炮彈和火箭彈手榴彈蘇軍亦不缺,這個蘇軍少將軍代表這樣刁難自己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我想你可能是與上邊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您自己說,您多長時間與朱可夫同志的參謀部聯絡一次?”馬遷安不想因為此事而跟蘇軍軍代表撕破臉皮,他還要駐紮在廠裡,將來還有可能與他見面,也許還要有別的什麼急事要請求這傢伙幫忙,撕破臉強行拉走彈藥,引發國際事端引發這傢伙的憤恨,得不償失。
都別庫夫雙手抄在大肚皮下面,向上提了提自己的肚子遲疑著,他與前線參謀部聯絡的不緊密,這他心裡知道,他只是根據最初的命令來到這家工廠監督生產,至於莫斯科前線是否真的急需這他並不知道。
“我的事情要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