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作為一個組合家庭的弊端和尷尬之處就凸顯了出來:沈素梅不是施穎的親生母親,蘇夏也不是施穎的親妹妹,兩個人是無法在施穎的事情上多過插手的,畢竟一旦出現失誤就會招惹麻煩和口角。但是一點都不管,也不關心的話,沈素梅又會被人說“後母無情”——最後還是施興中發了話,讓沈素梅什麼都不要管,她才微微擺脫了這樣兩難的處境。
雖然對施穎的作為和個性頗感失望,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施興中又怎麼可能一點都不管她呢?之前施穎留學的一應事務,因為她自己的強烈要求,都是她自己一手操辦的,施興中為了鍛鍊女兒的獨立能力,也沒怎麼插手。但是現在她自己的留學機會已經被自己給搞砸了,施興中也拿出了自己難得的對女兒的強硬,重新聯絡了中介,讓施穎放棄申請美國的大學,改為澳大利亞留學。
現在去澳洲是極好申請的,中介公司沒幾個月就搞定了一切。在蘇夏獲得倫敦國王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同時,施穎也收到了墨爾本大學的錄取通知。
只不過,相對於蘇夏的歡欣鼓舞,施穎的表現就冷淡的多了——從2001年9月份起,她就開始自怨自憐自暴自棄了,明明一開始是她先要去的美國加州大學,要生活的比蘇夏好,現在反倒被蘇夏被比了下去,這讓自尊心極其強烈的施穎有些接受不了,覺得世界對她不公平。
施興中和沈素梅卻都是想要見到兩個女兒之間相處和睦的,奈何施穎和蘇夏之間的氣場像是磁鐵的兩極,相互排斥,卻怎麼都融合接近不了。為何緩和兩人之間的關係,在蘇夏開始採購留學生活用品的生活,他特意喊上施穎跟著一起去,想讓兩個女兒在生活中多多接觸多多靠近,以後她們分別工作成家了,也能像普通的姐妹一般互相扶持與幫助。
就這樣,蘇夏不好意思拂了施叔叔的面子,施穎則是為自己的零花錢不被父親扣掉,本就互相不甚喜歡的兩個人硬是被湊做了堆兒,一起逛街購物好幾天。
從沈素梅與施興中結婚以來,說是住在同一個家裡,其實蘇夏和施穎從未有過什麼親密的私下接觸。在學校兩個人是從不說話的,假期週末兩人各有各的朋友圈,也從不結伴出遊,在家的時候更是虛偽客套浮於表面,回了房間就各幹各的,誰也不跟誰摻和,一起結伴逛街好幾天是她們二人從未有過的經歷。
兩個價值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的人硬是被塞在一起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當然是矛盾頻發。
蘇夏喜歡去一些小店淘精緻實用的東西,施穎則喜歡進奢侈品店大肆掃貨。蘇夏喜歡貨比三家,選最物美價廉的買,施穎花錢就大手大腳,從不講價對比。蘇夏出門前喜歡列好購物單子,挑選路線節省時間一下子買好,施穎就喜歡亂逛亂竄,偶爾見到了某個檔次高一點的咖啡店就進去休息,一坐就不肯再起來……
共同出遊了沒兩天,施穎的臉就臭了,當然,蘇夏同樣是不爽的。要不是她素來以大局為重,也不喜歡跟人吵架甩臉子,她和施穎早就如同針尖麥芒一樣,兩不相讓了。不過就算如此,在施穎對自己表達出她自己的不滿之前,蘇夏也先給她吃了幾個軟釘子,說:既然這事為她購買生活物品來著,挑選什麼樣的東西,去哪裡買,當然是她自己說了算。施穎如果不願意一起出去,可以不跟著一起去,她樂意去哪裡溜達就去哪裡,蘇夏不會管,也不會跟施興中告狀。
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大路朝天,兩人各走一邊,既然不對盤,乾脆也不要硬湊堆兒了。施穎雖然不滿這是由蘇夏先提出來的,感覺跟蘇夏嫌棄她一樣,有些抹了她的面子,不過她心裡其實也樂意的很,當天上午就自己出了門,據說是找她那些在北京本地上大學的同學玩去了。
沒了施穎這個幫倒忙的,蘇夏按著自己的計劃,又花費了不到兩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