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並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最後突圍撤走。
接到東北的訊息後,中華民國駐國際聯盟的全權代表施肇基向國聯報告事件的經過,並懇請國聯主持公道。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嚴重抗議;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國聯提出申訴。
九一八事件發生當夜,蔣委員長正在去江西南昌的船上,19日才由上海報紙得知事變發生,但是尚不明瞭情況。19日晚7點至9點間蔣致電張學良:“限即刻到。北平張副司令勳鑑,良密,中(正)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攻瀋陽,據東京訊息,日以我軍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闢之,近情盼時刻電告。中正叩皓戌。”
同日(19日),南京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在蔣缺席的情況下召開緊急會議,主要內容為請蔣即刻回京,並向日方提出抗議。
回到南京已是9月21了,蔣委員長即刻召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緊急會議,商討對日方略。
在19日中央常務會議上,面對各方提出的意見,一致認為,主張以日本侵佔東北的事實,先行提出於國際聯盟與簽訂非戰公約諸國,訴諸公理,同時團結國內,共赴國難,忍耐至相當程度,乃出於最後自衛之行動。會議決定:“(一)外交方面,加設特種外交委員會,為對日決策研議機關;(二)軍事方面,抽調部隊北上助防,並將討粵和剿共計劃,悉行停緩;(三)政治方面,推派蔡元培、張繼、陳銘樞三人赴廣東,呼籲統一團結,抵禦外侮;(四)民眾方面,由國民政府與中央黨部分別釋出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國人鎮靜忍耐,努力團結,準備自衛,並信賴國聯公理處斷。”
一直認為英美不會袖手旁觀,和剿共大業為先的蔣委員長,贊成了會議的決定,併發往全國各地。
9月22日,國聯電請中日兩國各遵承諾,早日撤兵保僑,並由英法德意西等國代表繼續處理本案。
因此9月22日,蔣委員長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上發表《國存與存,國亡與亡》的演說:“我國民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此刻暫且含忍,絕非屈服。如至國際信義條約一律無效,和平絕望,到忍耐無可忍耐,且不應該忍之最後地步,則中央已有最後的決心與最後之準備,屆時必領導全國人民,寧為玉碎,以四萬萬人之力量,保衛我民族生存和國家人格。”
9月23日,國民政府《告全國同胞書》“政府現時既以此次案件訴之於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已嚴格命令全**隊對日軍避免衝突,對於國民亦一致誥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然為維持吾國家之獨立,政府已有最後之決心,為自衛之準備,決不辜負國民之期望。”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政府採取了忍痛含憤,訴諸國聯,彌合分裂,準備抵抗的方針。這一方針雖然不僅沒有對日軍侵佔東北立予抵抗的內容,並且還令全**隊對日軍避免衝突。
九一八事變後,以《申報》為首的報刊代表中國民間在國內掀起了號召抵制日貨,要求抗日救國圖存的聲音。9月20日《申報》3。4版刊登了《日軍大舉侵略東省》新聞
訊息傳出,全國大譁,都不敢相信。報紙電文等紛紛指責東北軍和國民政府的無能,全民再一次掀起了抗日熱潮。
日本對國聯及中國內等情形而不顧,加緊全面佔領東北的腳步。馬占山在接到被臨時任命的黑龍江省保安司令後,打響了抗日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