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之人從王大帥府中的幾位夫人的形象歸納出王大帥對女子的喜好,他們歸納出了好幾點。譬如:王大帥喜歡身材苗條的女子,這和大唐主流審美的女子豐腴為美相悖。再比如,大帥夫人們一律化的都是柳葉眉而非粗重的遠山眉,花鈿也細小而精緻,絕非大唐流行的大而誇張。唇妝也非在嘴唇中間為了讓嘴巴顯得小而點絳唇,而是順著嘴唇的輪廓自然的塗上唇彩。
凡此種種,有的沒的,正經的不正經的,都成為蜀地男女們效仿的物件。大帥和他的夫人們儼然引領了蜀地的風潮,讓蜀地的審美觀和時尚觀和外界完全的不同。這一切都說明了王源在蜀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何等的重要,而且何等的受到崇拜。
而王源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最終在安祿山起兵之後達到了最高峰。當叛軍鐵蹄橫掃河北京畿之地,當天下百姓顛沛流離朝不保夕之時,蜀地的百姓們在驚駭之餘卻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因為在大帥統率的蜀地之中,所有人的生活都很安穩。當然,在史思明率十八萬大軍攻蜀地之時,百姓們心裡也是極為忐忑的。但他們的大帥沒讓他們失望。六萬兵馬在通州擊潰十八萬來犯之敵。從那一戰之後,大帥便在蜀地軍民心目之中徹底封神。
蜀地的百姓們是驕傲的,大唐皇帝帶著眾皇子皇族倉皇逃到蜀地之中避禍,這些高高在上的皇族都要靠著大帥來庇佑,這足以說明大帥比他們都強。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蜀地的百姓們心中只有王源而無李唐,也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對於外界傳言的關於王大帥要造反的訊息也並不感到驚訝,相反還覺得理所當然。一個如喪家之犬一樣的皇帝,數十萬兵馬像豆腐渣一般被一擊而潰。丟了大唐兩座都城的皇帝,還有什麼資格值得百姓愛戴?更何況這天下的大亂正是緣起於朝廷的愚蠢。就算王大帥真的要造反當皇帝,那又如何?
正因有著這些微妙的民心的變化,在蜀地之中,百姓們一直都站在王源這邊。在朝廷偏安於成都之後發生的一系列王源和朝廷的矛盾之中,百姓們一無例外的都為大帥忿忿不平。而李唐的貴族們在成都的所作所為也讓他們的形象更進一步的被百姓們厭惡。百姓們心裡甚至都開始希望王大帥能騎兵造反,奪取天下了。這也是在多次公開場合中,百姓們做出跪拜王源高呼萬歲的舉動,這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情緒的表達。
然而,正當蜀地所有軍民們都以為大帥騎兵奪取天下是順理成章之事時,卻聽到了大帥要保太上皇復辟的訊息,這便像是一瓢水倒入了熱油鍋,一下子便炸裂沸騰,難以平息了。
第一一零八章 宣戰
連續數日,王源的府中求見者不斷,神策軍中的將領,各地州府的官員們絡繹不絕的來見王源,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來勸王源三思而行,懇請王源不要做出那樣的決定。
成都的百姓們也都自發的組織起來,將王源府邸周圍的街道擠得水洩不通。並選派出有名望的百姓士紳們覲見王源進行規勸。
面對如此洶湧的民意,王源也有些意想不到。他沒料到這件事的反應竟然如此之大。那些來求見的將領官員和百姓們甚至公然直截了當的提出來說,自己應該奪取天下開創新朝,而不是再走回頭路。言辭激烈懇切,甚至有嚎啕大哭以頭搶地勸誡之舉,讓王源哭笑不得。
對於王源的這個決定,內宅之中也頗為紛爭。就連公孫蘭都一直不太理解王源這個舉動,更別提李欣兒和其餘眾人了。她們都認為,二郎當不當皇帝這倒是沒什麼,但二郎又要捧了這太上皇當皇帝實在是匪夷所思。即便是為了取得起兵的正當性,也不至於付出如此代價。這會傷了民心,損了軍心。
秦國夫人和楊玉環兩姐妹的反應更是激烈,王源試圖去解釋原委時,卻吃了個閉門羹,兩姐妹都選擇避而不見。秦國夫人甚至帶話給王源說,若他不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