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從事糧食生產,也有沒有飯吃直接餓死的危險,因而讓那些思想保守的人對新興的行業位置如蛇蠍。
非但如此,人們的輿論壓力,也讓在意這些議論的人不堪重壓。
什麼標新立異、不務正業、好高騖遠、輕浮淫逸這樣的標籤,動不動就給這樣的人貼上。
而那些本來就是農家出身的人,一旦這樣的標籤上身,一輩子就和持重老誠這樣的品質永別了。
而忠厚老實的品質是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說,一旦一個人從事工業商業有關的事情,那麼就和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樣的唯一光明大道絕緣。
除了這樣的被正統社會所排斥,還有其它惡劣後果。
比如,那些盜賊知道工商業者一般有錢,最喜歡打劫這樣的人家。
還有一旦遇到軍國急需,這樣的工商大戶首先就會被當作出血的物件,讓他們輸捐,甚至傾家蕩產報國救難。
與此同時,當這些工商業者遇到災禍的時候,那些國家機器的保護良善的職能,則不會對他們一視同仁地救援,更別說優先照顧了。
士農工商四業,誰讓你排在最後?
無商不奸、為富不仁,這些都是他們永遠摘不掉的帽子。
到了滿清朝代,世情一遍,這個矛盾更加複雜。
因為涉及到中外通商,門戶開放的問題。
問題的實質,也成了到底怎樣對待外來的那股勢力。
實際上還是一個悠久的歷史的問題,是否堅持重農輕商、如何重農輕商的問題。
因此,以曾國藩為主的開明思想家就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
這個主張至少反對了兩種極端的主張。
一個主張是完全的門戶開放,照搬西方那一套,放棄中華上國悠久的國策。
另一個主張就是徹底的閉關鎖國,把所有西洋的東西完全擯與國門之外。
由此可見,這個看起來是學術流派之爭,基本上是國體之爭、是政治制度之爭、是總體經濟框架之爭。
這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表面上比較公允比較中庸,也確實是當時唯一合適的主張,但是它的本質依然是重農輕商、抬高農爺抑制度工商業,還是沒有認識到工商業的重大作用,沒有把工商業放在它應有的位置上。
不過,工商業是壓不住的一股自然力量在社會分工中的體現。
儘管有官府和孔孟之道的聯合打壓,他們依然頑強地生存和發展起來,為自己代言,發出很強大的聲音。
今天這個機會,他們也來發聲。
這個聲音不是喊的,而是用他們的商品和他們的產品。
他們也是四百人,但是這四百人,完全可以碾壓湘軍的四萬人!
因為他們人手一挺最先進的機關槍!
每挺自動配置二百發子彈,外帶兩個備用彈匣,每一個裡面也是二百發子彈。
若有必要,這六百發子彈一分鐘之內,全部能打出去。
偏巧那個帶隊的湘軍將領也是識貨之人,看看自己的老式刀槍,對比一下對方的現代武器,心中一下子涼到冰點。
別說他的四百人都是普通凡人,就是能騰雲駕霧,也被人家一梭子給打落塵埃!
於是,他二話沒說,掉頭就走。
那些商家子弟兵,腳步都沒停,繞了一圈,就下場了。
與此同時,場地的另一側,兩面大旗,徐徐上場。
一面大旗上正楷大書“陰陽兩極,絕不分離”。
另一面大旗則寫著“對立統一,合二為一”。
眾人一震!陰陽學派的子弟兵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