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會因此而動盪。所以,曾子說:“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說話,做多少說多少,甚至做多於說或者不說。孔子認為君子的道德標準有三條,他自己也沒有完全做到。但是,為了教育學生,作為一個老師,他也不能不講。那就是仁德的人因為無私,不會患得患失,所以沒有憂愁;智慧的人因為明悟,不會受到矇蔽,所以沒有迷惑;英勇的人心裡裝著道義,沒有顧慮,所以不會畏懼。孔子雖說自己做不到,但他的弟子們卻說,這正好就是老師自己的傳神寫照。

為人處世注意這四種毛病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孔子告誡人們要克服四種毛病,從而達到不憑空臆想,看事情不絕對,不固執己見,不事事為自己著想的境界。

宋代朱熹在《四書集註》中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他認為,這四項事情是互相關聯的。前者是後者的起因,後者是前者的發展,事事為自己著想反過來會加劇任意性。這些都不符合中庸之道,所以孔子要戒絕它們。

“毋意”,是說做人處世,沒有自己主觀的意見,本來想這樣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見,他就接受了,並不堅持自己原來的意見。

“毋必”,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事實往往未必。正如俗話所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任何人想必然要做到怎樣,世界上幾乎沒有這種事,所以《易經》提出了八卦,闡發變易的道理。天下事隨時隨地,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變,宇宙物理在變、萬物在變、人也在變;自己的思想在變、感情在變、身心都在變,沒有不變的事物。我們想求一個不變、固定的,不可能。

“毋固”,不固執自己的成見。

“毋我”,不什麼事都為自己著想,而該替人著想,為事著想。

人生在世界上一定有我,無法做到“無我”。有我就有你,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煩惱。結果忘記了你也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樣的。“大家一樣”就是佛學所說的“平等相”。

孔子教人學問修養,就要效法他做到這四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個人一旦做到了無我,那就可以絕對地無私了,無私才能無畏,無所牽掛,那“意”、“必”、“固”自然就都沒有了。隨意猜測,往往會違背實際情況,更重要的是會胡思亂想,或者狂妄自大,自尋煩惱;主觀武斷,往往不合情理,造成嚴重的後果;固執己見,往往會被人視作老頑固,破壞大事;自我被放在第一,那麼做事必然瞻前顧後,充滿私心,也就無法與天地自然相合一。

晉朝讀書人劉道真,由於遭受戰禍,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只好到一條河邊當縴夫。劉道真素來嘴不饒人,喜歡嘲笑別人。一天正在河邊拉縴,看見一個年老的婦人在一隻船上搖櫓,道真嘲笑說:“女子為什麼不在家織布,而跑到河裡划船?”那老婦反唇相譏道:“大丈夫為什麼不跨馬揮鞭,而跑到河邊替人拉縴?”

又有一天,劉道真正在草屋裡與別人共一隻盤子吃飯,見到一個年長的婦人領著兩個小孩從草屋前走過,三個人都穿著青衣,就嘲笑她們說:“青羊引雙羔。”那婦人望了他一眼,說:“兩豬共一槽。”道真無言以對。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愛故意找碴兒、尋釁滋事,想讓別人下不來臺。這時你如果讓著他,必會遭人恥笑;如果裝作沒看見,也難免有軟弱之嫌。你想化被動為主動,反唇相譏,既可讓尋釁者無言以對,也能在主動中有臺階可下。張因和李意見相左,便想在公眾場合故意給李難堪。李在一次發言中,不慎讀錯了一個字,張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李:“水平太差,那麼簡單的字都

最新小說: 全民領主:地精弱?那就建奇觀! SS級天賦,代價是變成女生? 領主:我願建立一方樂土 你為什麼不打籃球? 雙職業,無限重置,閣下如何應對 第四天災:玩家對抗玩的就是真實 足球教練,我選擇國足 分身都是樂子人,他信了他信了! 全民巨魚求生:我能聽到巨魚心聲 綻放於冬 網遊三國:從南海開始,虎視天下 網遊:金色天賦用來打金怎麼樣? 求生試煉:從貓女開始進化 1984,我在公牛隊當老闆 斬神:纓子請自重,你別亂來呀! 傳說時代 我太想重生了 武道登神 大一實習,你跑去749收容怪物 撿到瘋批反派,我偷霸總錢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