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時,他一個多月來瘋狂寫魂文的經驗,就起大作用了。寫魂文,強調的是精準、苛刻地複製原文的韻味、神髓。要達到這一點,第一步就是要不厭其煩地,反覆地感悟、揣摩原著。一次,十次,百次……
在這千百次的反覆訓練中,霍宗棠的意念力早就得到了極大的鍛鍊。毫不誇張地說,現在他的意念力,已經強大到了一個比較驚人的地步。
比如說,他曾經用意念感悟過徐志摹的《再別康橋》,文中有一個“橋”字,只得蠅頭般大小,但霍宗棠用意念去掃描,卻能敏銳地發現,右邊“喬”字的一撇中,竟然有三處抖動,其中還有比毫毛還小數倍的幾處空白!這極為細微的瑕疵,常人除非用上十倍的放大鏡,否則絕對無法發現,但霍宗棠只需意念一掃,就能分辨。這就是意念強大和感知敏銳的結果。
霍宗棠將意念力傾注在第一行魂力波動處,反覆盤旋,滲透,那意思,有點像在迷霧裡辨認路牌上的文字,又有點像透過渾濁的水去看一塊石碑的碑文。
那微微波動的魂力,就像遊移的霧氣,又像飄逸流動的水,霍宗棠的任務,就是要極為精確地控制意念力,讓那魂力波動穩定下來。
更何況,這是一場聽力超能考試。霍宗棠不是要用心去“看”,而是要“聽到”魂力波動中的聲音。
然而這又像用手去捕捉一股清風,談何容易。意念力一個控制不住,那剛剛穩定了一點的波動,就又忽然遊移開去,只在他心中留下一個極模糊的音符。
就像隔著幾層玻璃去聽一個字的發音,根本就聽不清楚。
但霍宗棠並不氣餒。一次不行,再來兩次,兩次不行,就再來三次唄。
心境平和,深度寧靜;極度的耐心,細心,乃至於到最後,他的精神進入了一個萬籟俱寂,空明澄清,纖毫畢現的境界!
原先一直殘存在他意識中的各種雜音,這時忽然全都消失了——這是絕對的寧靜,絕對的平靜,一切都像鏡月般皎潔,空明。意念之中,一根頭髮絲般大小的事物,竟然也變得像巨象一樣大!
霍宗棠下意識地將意念放到第一處波動上——
他的精神忽然一震,心裡響起了一個聲音: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這是一把溫綿,和緩的中年男聲,帶著平穩有致的韻律,十分好聽。
霍宗棠心中咯噔一聲,心中豁然開朗!
原來這就是第一個答案!是被精神力封印在試卷中的第一段“聽力”內容!
這段文字,霍宗棠再熟悉不過了,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裡的一段話!當初寫《荷塘月色》的魂文時,霍宗棠已將整篇文章寫得滾瓜爛熟了。但他沒有輕易動筆,又慎重地再聽一次之後,才拿起了筆,一字不差地將答案寫在捲上。
“空白題”上的第一處精神波動,解答完畢!
下面,還有兩處。
有了解答第一處的經驗,後面的題目就好做了。霍宗棠略費了時間,終於又“聽到”了兩段文字的聲音。
其中的第二處來自於《再別康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同樣爛熟無比。再聽一次確定無誤後,霍宗棠大筆一揮,將答案寫下。
第三處也很快聽明白了。來自於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這都是霍宗棠寫過百十次的魂文,也是前段時間大家一起學習的內容,早銘記於心。霍宗棠將答案一字一字寫下來,終於長長出了一口氣。
這道題,出得可真夠難的!一波三折,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