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的力量。
周新華中校不是海軍出身,也沒有半路出家搞海軍的打算,所以他就是在旁邊聽。聽兩天之後他確定了一件事,蝦夷共和國的態度是要正面硬槓。透過無線電往來,周新華已經把訊息報告給了國內,國內的回電是“要保住蝦夷共和國這個據點,防止英國人完全佔領日本。”
雖然周新華並不完全理解日本明治政府與蝦夷共和國戰爭背後的大國角力,光復黨中央卻不可能看不到。現在承認尼布楚條約的外國基本沒有,日本明治政府還宣稱擁有庫頁島南部的主權。蝦夷共和國承認了中國堅持的尼布楚條約,承認了中國對庫頁島的全部主權所在。這時候如果蝦夷共和國完蛋了,英國人可就贏了好大一局。
北海艦隊此時已經從副港巨文島出發北上,距離海參崴港完全解凍還有一個月,北海艦隊寧肯在海上漂著,也要做好蝦夷共和國戰爭局面不利的時候隨時參戰的準備。
在中國與英國的關注下,3月10日到3月15日,明治政府軍與蝦夷共和國的海軍進行了一連串的海戰。歷史書記載這場戰鬥的筆墨不多,只是講“激戰六日,明治政府軍海軍戰事不利,隨即南下”。
明治政府軍的海軍裡面有三艘鐵甲艦,在六天的海戰中每天都登場。擊中了蝦夷共和國的鐵甲艦上百炮,捱了蝦夷共和國鐵甲艦近兩百炮的炮彈。雙方誰也沒能擊沉對方的鐵甲艦,甚至沒辦法重創對方的鐵甲艦。
倒是非裝甲艦的戰鬥挺慘烈,明治政府的非裝甲艦就是真的木殼,蝦夷共和國的非裝甲艦指的是鐵甲厚度在50…100毫米之間的薄皮船。這種薄皮船防禦不了12磅炮的近距離轟擊,鐵甲艦技術比單純的木殼複雜的多,維修起來成本很高。屬於很雞肋的玩意。兩邊激戰起來之後打得熱火朝天,明治政府軍的木船沉了四艘,蝦夷共和國的海軍沉了一艘。沒沉的船也是傷痕累累,船體上被轟出不少缺口。
蝦夷共和國戰鬥力在旁觀的英國艦隊面前並不算什麼,英國艦隊甚至認真的討論著是不是乾脆赤膊上陣算了。但是鐵甲艦真的太難打沉了,英國艦隊也不能保證短時間內就徹底擊沉蝦夷共和國的那六艘鐵甲艦。另外一個問題就在於,英國人這麼幹完之後,中國人會不會也赤膊上陣呢?
英國艦隊前來觀戰的目的還真不是要找藉口參戰,而是想近距離看看北海艦隊。有關中國新式軍艦的傳聞很多,就是在這條津輕海峽中,中國的軍艦擊沉了日本的鐵甲艦。在橫掃北方俄國人的戰鬥中,這支艦隊立下了大功。有關這支艦隊的說法很多,那奇特的造型,兇猛的火力都讓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大感興趣。英國艦隊在海上也曾經遠遠的驚鴻一瞥,等他們想靠過去的時候,這支艦隊以極快的速度跑掉了。
以中國表現出來的能力,英國方面不不會認為中國人就傻乎乎的看不出這場海戰的重要性,派遣艦隊來壓陣觀戰是應有之義。可沒想到左等右等,中國艦隊始終沒有出現。這就讓英國人感到非常意外。
最後英國海軍還是選擇了比較理性的做法,因為英國皇家海軍有一個傳統,就是遇敵必戰,開火之後就要往死裡打。擅開戰端的話就得遵從傳統,這對英國其實沒什麼利益。
英國艦隊離開的平息下來的戰場之時,回頭看了看蝦夷共和國的艦隊,這次的爭鬥算是英國方面吃了癟。由明治政府控制的日本三島財力有限,無法從英國大量購買軍艦。所以英國人覺得北方的蝦夷共和國更沒有財力。沒想到中國居然不計成本的大力支援蝦夷共和國。如果想在未來的爭鬥中佔得上風,英國就只能採取與中國同樣的策略,給明治政府更多軍艦。或者逼迫明治政府拿出更多錢財購買大量軍艦。但是不管採用任何選擇,都會遇到極大的阻力。如果在日本暫時沒有搞頭的話,那就得尋找別的突破口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