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體制內學術機構給知識分子的報酬。
5,是否還要考博士?“如果在高校待著,讀了博士應該比不讀有用,起碼
將來上職稱等是有用的”。考博士,僅僅是為了將來評職稱用嗎?求求你啦,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會強烈反對。因為你在這裡流露的,是對於“職稱”的
膜拜,而不是對於“博士”所象徵的有價值的東西的追求。你對於商業缺少激
情,但好像你對學術也不感興趣。
其實,博士及其象徵的學術研究,與MBA及其象徵的管理實踐,根本不存在
孰優孰劣的問題。它們不是大米小米的區別,它們是蘋果橘子的關係——橘子
紅了,蘋果也會甜起來的。無論是搞學術,還是做管理,都有它自身的價值規
律,都有它獨特的存在理由。即使在中國這個人才利潤不平均的時代,其實二
者都可以獲得相同的價值。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應該考博士,問題在於你到底為
什麼要考博士!
假如你要考博士,你的思路應該是:透過考博士,進一步研究中外的管理
思想和理論,選擇一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課題,一輩子深入研究、授課、寫論
文、出書、做報告,參加達沃斯特論壇(只是不要陪同牟其中這個騙子),出入
博敖經濟峰會(假如見到龍永圖請代我向他致敬)。願意時,就給企業提供一些
管理諮詢服務,不願意時,就在自己家裡認真鑽研古今中外管理思想和理論,
沿著學術道路,作為一個學者,為了中國管理科學的成熟,前進!
事實上,做到這一步,你的經濟收入也不會太少。稿費課酬長流水,企業
講座金錢雨。因為你的學術名聲,說不定會被幾個大型企業請去做獨立董事,
拿著豐厚的袍金——這是我從香港人那裡學來的詞彙,好像指的是董事的酬
金——回來一數,一次董事會的收入可能就超過了一年的基本工資!啊啊,人
才利潤不平均率,原來也是可以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把它一舉打碎的!
北大著名教授朱青生(“漆紅桂林一座山”和《十九紮》的作者),有一次
()好看的txt電子書
親口對我說:當一個學者在學術上達到一定的高度,生命所需要的最高財富他
就都會擁有:這個最高財富並不是金錢物質,而是人生最高意義的精神的實
現。我非常深刻理解他的話。當時,作為走出了北大也就走出了學術、進入了
新東方也就進入了市場的我老人家,恨不得找個地洞鑽到底下去。因為我知
道,一個人的精神的實現,才是真正的富有與真正的幸福,真正地實現了他自
己——我感到了我自己的蒼白!
對不起,我可不是在宣傳一種自相矛盾的思想。一會兒崇尚金錢,一會兒
崇尚精神。你可以讀一讀《圖窮對話錄》裡的第一篇“丹麥公主”,就知道我
的真正思想了。
我的真正的思想是:我們追求精神,但是不蔑視財富;我們追求財富,但
是不背棄精神。有人會在創造財富時成為世界第一,但在精神追求上也成為絕
代佳人——比如在世界各地創辦“開放的社會”研究所的索羅斯、創辦了汕頭
大學和東方商學院的李嘉誠、捐獻100億美元資助人類攻克癌症、艾滋病的比
爾·蓋茨——假如他捐兩個億(美元)幫助我們征服非典,我就更喜歡他了。
我宣傳的,是一個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