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大臣們經過三天的仔細斟酌,大部分人還是選擇留了下來,因為他們從這個年輕的藩王的所作所為中看出了他不一般,希望跟著他幹出一番業績。
離開的也有,武官代表是耿炳文,這個早在朱的意料之中,作為朱允的親戚,他是不可能留下的。不過耿炳文也還算是條漢子,念在朱救了他一命的份上,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口寶刀送給了朱。朱很高興的接受了耿炳文的寶刀,並請他吃了頓酒,二人在席間談笑風生,一笑泯恩仇。
文官的代表就是魏延賞了,他一心想著抱朝廷的大腿,從來都沒有甘心留在肅國這個偏遠的地方,更何況他也知道,一直跟朱對著幹的他肯定早就上了朱的黑名單了,留在這裡也討不到什麼好果子吃。
朱對他的走也是表示歡送,暗地裡也是慶幸這顆釘子終於算是拔掉了。
剩下的人都是願意跟著朱幹一番事業的,朱自然不會虧待他們,按照之前說好的,全都委以重任。
朱按照朱元璋的樣板建立了自己的官僚系統,首先是中央官僚體系,老朱那裡有六部都察院,朱不能跟老朱取一樣的名字,否則就是僭越。因此朱的六部改稱六曹,都察院改稱監察院,六曹的長官也不能叫尚書,而是叫判書。
六曹的副長官不能叫侍郎,改稱參判;參判下面可以設若干參謀性質的官員,稱為參議;六曹的下屬單位稱為局,局裡的一把手不能叫郎中,當然也不會叫局長,而是叫正郎,副手稱為佐郎。
監察院的一把手叫做都監察御史,其下屬有副都監察御史若干名,再下面有巡檢御史若干名。
另外,朱並不是老朱那樣的勞模,既幹皇帝又兼職丞相,處理一些亂七八糟的瑣事對他來說實在是太累了,他認為做好一個君王只要能掌握好錢糧兵馬和用人權就好了,因此他很想設立明朝中後期內閣之類的機構幫他打理一些瑣碎的事務。
但是,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曾經三令五申,誰要是幹提議復設丞相,肯定要他吃不了兜著走,雖然老朱仿照宋朝制度,設立了幾個大學士,但這個時候的大學士只是秘書顧問之類的官職,級別只有五品,跟後來的內閣大學士差的遠了。
在老朱還活著的歲月裡,朱不想觸這個黴頭,內閣的事就先放放再說吧。
以上是文官系統,下面就是武將系統。朱還是撿現成的,仿照老朱的制度。老朱在中央設立的軍事機構是五軍都督府,朱不能這麼叫,就改稱為五將軍府,分別由前、後、中、左、右將軍府,每個將軍府管理一定地域計程車兵,朱現在正好有五個郡的地盤,一個將軍府恰好管理一個郡計程車兵。
也就是說敦煌、酒泉、張掖、武威、蘭州五個郡計程車兵分別由前、後、中、左、右五個將軍府管轄。
不過,和朱元璋的五軍都督府一樣,五將軍府只有統兵之權,沒有調兵之權,也就是說肅國的所有軍戶歸他們管轄,平時的訓練等事務由他們負責,但如果要打仗了,必須由朱下令,兵曹簽發調令才行。
同樣的,兵曹只有調兵之權,沒有統兵之權,平時不管理軍隊,等到打仗時才奉朱的命令調兵。
這樣一來,雙方就可以互相牽制,最後將兵權集中在國王,也就是朱的手中。
朱還仿照明軍後期的制度,將武將的官職分為常設官職和差遣官職兩類。常設官職為武將的主要官職系統,武將的級別和工資都靠它來確定,從高到低依次為一品將軍,二品將軍僉事,三品衛所指揮使,四品指揮僉事,五品千戶,六品百戶,七品總旗。
差遣官職是臨時性的職位,沒有固定的品級,屬於國王特派某位將領去辦某事,辦完之後就會上繳印信,職位也會隨即撤銷。
比如現在的瞿能就是以前將軍銜充任敦煌總兵官,前將軍是他的級別,工資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