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在1882~1944年間的5次移民lang潮中,有40多萬人移居巴勒斯坦。希特勒德國奉行的滅猶政策加快了猶太復國主義的發展。
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散居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語言的猶太人屬於同一民族,不應與其他民族融合和同化。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主要途徑不是消除產生反猶太主義的階級根源,而是與非猶太人分離,單獨建立一個國家。只要取得宗主國與其他大國的支援和有錢的猶太人的資助,不斷向一確定地區移民,即可實現這一目標,而無須徵得殖民地區居民的同意。
這裡面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他必須取得這片地區的宗主國的同意,而今天雖然這片土地在控制在英國人的手中,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不好說了,或許下次就在德國人或者中國人手中,猶太人縱使再有錢,但是在各大國的利益面前連狗屎都不如,他們立國前必須得到宗主國的支援,立國後也必須得到某一個能保護他們的大國的保護,否則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第0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
一直聽著大家說的戴維;本…古裡安此時才開口道:“如今國際局勢複雜,誰也不知道戰爭的勝利會屬於哪一方。”
1886年,戴維;本…古裡安出生在波蘭普朗斯克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後來成為以色列的總理兼國防部長。在具有濃厚猶太復國主義的氛圍中,他從小就開始學習《聖經》和希伯來語。14歲時,他組織周圍的孩子講希伯來語。17歲那年,加入猶太復國主義政黨錫安工人黨,成為一名猶太復國主義者。
20歲時,戴維;本…古裡安來到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巴勒斯坦———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地”,決心用定居的方式來實現猶太復國主義的理想。戴維堅信,希伯來人在希伯來的土地上勞動是猶太民族恢復權利的惟一途徑。艱苦的環境和艱辛的勞動對身體羸弱的戴維是個巨大的挑戰。
他後來回憶說:“我發燒和捱餓的時間超過工作的時間。工作、瘧疾和飢餓對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也很有趣。畢竟,這就是我來以色列地的原因。”即便在這種條件下,戴維也沒有停止他畢生的愛好:讀書。一次,他趕著耕牛邊走邊閱讀,等讀完抬起頭,才發現牛早就到別處吃草去了。
1910年,戴維;本…古裡安被錫安工人黨調到耶路撒冷,擔任新創辦的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雜誌出版第二期的時候,他才鼓起勇氣在自己的文章上署上新起的希伯來語名字———本…古裡安。24歲的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此時戴維;本…古裡安已經明確,猶太人要建國只有一個方法:不是空談,而是實幹。他堅信只有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才能決定自己的道路。他一度希望獲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籍,在帝國內部爭取猶太人的權益。為此他學習了土耳其語,併到帝國的首都學習法律。為了使自己更像一個奧斯曼帝國公民,他還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圓筒帽,蓄起了土耳其式的鬍子。
一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擔心猶太復國主義者趁機搗亂,甚至復國,投靠協約國,戴維於1915年被驅逐出境。不久,他前往美國紐約,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結識了很多在美國的猶太人以及這裡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這些人對於二戰後以色列建國和中間的資金問題起得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二戰結束後,除了美洲的猶太人幾乎沒有損失,猶太人在歐洲大陸上的財產幾乎化為烏有。
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對猶太復國主義表示支援,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之家。英軍隨即開始組織猶太軍團。1918年,戴維;本…古裡安加入軍團,跟隨英軍回到巴勒斯坦。但軍團還未參戰,奧斯曼軍隊就已經潰敗。戴維;本…古裡安從猶太軍團退役後,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