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第4軍團司令。他是凱末爾的主要軍事得力助手之一,曾率軍在兩次伊諾努戰役中擊潰希臘入侵軍。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伊諾努出任總理(1923~1924,1925~1937),是土耳其政府的二號人物。1938年總統凱末爾逝世後,伊諾努成為總統和執政共和人民黨終身主席。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伊諾努總統得知德國居然拒絕的自己的請求十分惱火。儘管土耳其獨立後一直排斥跟阿拉伯的關係,而是強調自己突厥人的血統,但是他們內心一直期望能夠像奧斯曼帝國那樣再一次建立一個地跨亞非歐的大土耳其國家。
伊諾努得知以色列建立,阿拉伯人的怒火被徹底激起後非常的興奮,認為這是拉攏阿拉伯人的最好時機。
當然他還有另外的打算,那就是萬一幹不掉英法美支援的以色列,他們也可以佔據敘利亞擴大領土面積,此時大軍進駐敘利亞就是一次為藉口,可憐敘利亞人還一位土耳其是真心來幫助他們的。
土耳其此時迅速的派遣了5萬大軍進駐敘利亞,如果不是為了估計敘利亞的感受,同時為了避免敘利亞警惕,他們直接派十萬大軍了。
土耳其方面想跟敘利亞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達成協議,土軍作為主力部隊指揮所有的阿拉伯軍隊,畢竟土軍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軍官也熟習歐美軍隊的戰法。
而伊朗、埃及、敘利亞則不同意,土耳其脫亞入歐之後,他們就一直把土耳其當成異類,何況以前的奧斯曼帝國就是他們的宗主國,經常欺凌他們,好不容易獨立了,他們不想土耳其人在阿拉伯國家獲得太大的影響力。
這些國家都希望自己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人,所以極力的排斥土耳其,但是他們又希望能夠從土耳其火大大量的軍火,畢竟在這些國家當中只有土耳其才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因此最後達成協議,土耳其不作為主力部隊,也不領導阿拉伯聯合軍,土耳其軍隊只是最為預備部隊參戰。
根據這一協議,伊諾努立即作出調整,他改為讓部隊暗中搗鬼,令阿拉伯軍隊損失慘重,特別是敘利亞軍隊,讓他們損失的無兵可用最好,只有這樣到時候土耳其就可以藉口保護敘利亞而留在敘利亞,甚至直接佔領。
而阿拉伯聯合軍軍事長官最後由敘利亞的本**擔任,而埃及則負責從西奈半島進攻。
9月28日,阿拉伯國家迅速而混亂的集中了25萬大軍以及20萬從巴勒斯坦地區逃出來的青壯準備對以色列發起了進攻。
而埃及則也已經完成了對西奈半島的兵力部署,不過他們只有5萬軍隊,因為英國人一直不允許他們擁有太多的軍隊。
現在整個中東地區亂象叢生,背後很明顯看得出英法美操縱的跡象,首相除了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比較有自主權,其他的國家,諸如敘利亞,伊朗,埃及都是英國的半殖民地,英國居然允許他們對以色列進攻。
如果沒有英國的允許,這事不可想象的,就算這些阿拉伯人在怎麼群情激憤也沒用,而約旦這個國家則受到了警告,他們被告知不得參與對以色列的圍攻,可能英法美也擔心一面是海,另外三面被圍攻以色列這個剛剛成立一個月的國家會頂不住,到時候要是自己插手就不是很方便了。
如果以色列人撐不住了,幫助以色列必然得罪阿拉伯人,平時無所謂,但是眼下這個時候,國際局勢對它們很不利,要是阿拉伯人過來搗亂,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所以他們只能命令約旦保持中立了。
而他們這些國家對於羅斯柴爾德家族和猶太人還是非常忌諱的,讓他們獨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們不能像德國那樣那麼**裸的屠殺猶太人,但是又希望給猶太人一個難忘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