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滿洲老派權貴。
「八旗議政?」孝莊冷冷的哼了一聲,慈寧宮大佛堂的燈火好似一黯:「哼,不知進退的睜眼瞎,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年景。當還是在關外麼?當大清國還是隻有八旗的那幾十萬子民麼?」
「再不能行八旗議政的調子,老路是不能走了,」孝莊的老師,當年的皇太極極為器重的人物,范文程,很清楚大清國要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大清入關以前,太宗皇帝就已經看到了八旗議政的壞處,所以才不遣餘力的整頓旗務,集政、旗、軍、民大權於一身。為的就是集中權利做大事,也只有這樣才能令出一門如臂使指。尤其是現在大清國統御關內,更需如此,否則幾十萬八旗子弟如何駕馭千萬漢人?以少數統治多數,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萬萬不行。只可惜天妒英才,先皇英年早喪……」
貫穿整個皇太極執政時期,范文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器重,也算是展布經濟一施胸中錦繡,把後金的綜合實力一升再升,遠非努爾哈赤所能比擬。滿洲人之所以能夠入關,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大清國,最大的功勞不是屬於吳三桂,更不是屬於多爾袞,而是屬於皇太極這個奠基人。
若沒有皇太極奠定的基礎,滿洲人還在關外如土匪一般搶掠呢,只要大明這邊的情況稍微緩解,隨時就能出關作戰。
「若是先皇再多活十年,八旗已如一亦……」范文程還要感慨幾句,卻被孝莊打斷:「範先生也不必多言以前,還是說說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吧。」
其實孝莊也有點後悔了,後悔皇太極死的太早,若是皇太極再晚死幾年,焉能有今日的困局?又怎麼會讓多爾袞得勢?
可當年葉克舒死的太過突然,皇太極也要面臨選擇繼承人的急迫局面,所以才會和多爾袞聯手。現在想來,皇太極之死,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多爾袞,然後就是那些面臨實力被削減的老派滿洲勛貴,而不是孝莊母子。
范文程也算是皇太極的近臣了,至今也不清楚皇太極到底是怎麼死的。可市井坊間的風言風語流傳的不是一天兩天,包括范文程在內的所有都灌了滿滿一耳朵。再結合當時和後來的局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皇太極之死和多爾袞肯定有直接的關係,當時的莊妃現在的太后就算不是主謀,肯定也參與其中,要說她是青白的,范文程絕對不會相信。
皇太極死後,范文程看似沒有受到多大的波及,依舊受到多爾袞的「重用」,但是這種「重用」和皇太極時代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現在被太后叫到大佛堂,也算是視為肱骨之臣了,可范文程很清楚這個女人對於權利的渴求,要不是局面緊張到了這種地步,自己絕對沒有機會到大佛堂。
看多了滿洲人之間的爭爭鬥鬥,尤其是皇太極死後,范文程少有以前那些精闢的論斷,並不是沒有了皇太極范文程就想不出好的計策,而是真的消沉了。
最是在多爾袞離奇死亡之後,范文程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多爾袞就是死麵前的這個女人手中。引而不發一擊致命,這個女人等待時機,然後巧使連環計,一舉拿下多爾袞。這個計策確實夠妙,甚至可以算是完美。對於這個女人的隱忍和爆發,就是范文程也不得不佩服。
莊妃……現在的太后,雖然是玩弄心機的絕世高手,一手連環計也使喚的滿堂喝彩。但是,在范文程看來,這個女人終究是一個女人,和皇太極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皇太極的全域性觀,執一子而觀全盤的氣度和胸襟,不是莊妃比的了的。
莊妃對付多爾袞的手段堪稱完美,但是選擇的時機完全不對。
在赴死軍即將進去河南之際,扳倒了多爾袞,這本身就是一步爛棋。沒有了多爾袞的強行壓制,八旗內部立刻就會分裂,誰還能抵擋日漸坐大的赴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