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這個時代的作戰標準,北洋是陣地還算合格。可是楊司令看過卻是相當的不滿意:“百里,你們的陣地佈置縱深不夠,另外人員也過於集中。依照北洋軍的火力,我們面前這一片陣地五百多米寬,有兩百人就足夠了。可是我看見這個戰壕裡面有四百多士兵,這樣在俄國人轟炸和機槍掃射的時候,會增加傷亡。”
蔣百里也沒有去分辨,很是坦誠的說道:“司令,我們北洋軍在戰術上面有著缺陷,這一次和俄國人的戰鬥中已經完全體現出來。要不是我們包圍了這批俄國部隊,戰鬥打到現在我們和老毛子的傷亡比例是四比一!”
蔡鍔在一旁馬上說道:“百里。在這方面司令可是很有發言權的。我已經調查了你們的戰鬥,不說別的,你們戰鬥的隊形就很有問題。我們義勇軍一個班十八個人,分成兩個戰鬥組,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楊小林的手輕輕的擺了一下,示意蔡鍔不要再說下去,有的事情你說對方是無法領悟的。他拿起望遠鏡朝著對面的俄國人的陣地看了一下,然後說道:“我們來打一次衝鋒!就以對面的俄國陣地為目標,他們的防禦力量應該有一千多人吧?”
蔣百里馬上說道:“對面是俄國遠東集團軍第二十八團,目前的戰鬥人員是一千五百人。”
楊小林把望遠鏡放了下來:“我們最近的一個團是哪一個?”
蔡鍔說道:“十一師三十七團。團長張春。”
“就來他來打。”
打一仗,讓北洋軍在旁邊看看義勇軍是怎麼衝鋒的,這對他們來說比自己長篇大論的講述要有效果的多。
義勇軍的戰術其實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其實讓楊小林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義勇軍的炮兵。從他在軲轆山開始戰鬥到現在,火炮一直就是步兵的一種武器,這也是一種畸形的發展。不是楊司令不想改,是他真的沒有條件。
就拿和日本人的戰鬥來說吧,辛辛苦苦搞了上千門炮,打日本第二軍的時候他已經想著讓炮兵能鍛鍊一下。而且那時候炮兵表現真的還不錯,結果現在是火炮全部都丟了。
現在世界各國一致認為義勇軍的炮兵就是步兵的配合,就是步兵手裡的炮,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是楊司令沒有辦法打出炮兵的威風。他們的步兵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炮兵也跟上的話,裝甲兵再出來,那麼義勇軍離楊小林要求的二戰水平的部隊就相去不遠了。
三十七團很快趕了過來,對俄國人的陣地進行一番詳細的勘察之後張春發起攻擊。雖然楊司令打這一場戰鬥的目的是為了教學。可是作為指揮官,他還是一絲不苟的當作一場真正的戰鬥。
衝鋒的時候蔣百里就發現義勇軍在衝鋒的隊形上和北洋軍有著極大的不同。張春發起的是以一個連為單位的衝鋒,如果是北洋軍的話。士兵們散開之後就衝了,而義勇軍的衝鋒一看就知道是散佈的一個梯隊。
“我們在攻擊敵人陣地的時候絕對不會用密集陣型,因為那樣會增大我們的傷亡。看看我們最前面的那個班,分成兩個戰鬥小組並肩前進,而每個戰鬥小組排出的是三角形的陣容。”
楊司令的手指向前方,蔣百里看的非常清楚,義勇軍衝在最前面的九個人就是一個三角形,其中每一個點上的三個人也是三角形。士兵們之間的距離保持在三米左右,就算是俄國人一顆重炮打過來,也頂多是犧牲兩三個。
而這個戰鬥小組的身後還有其他的隊伍呈同樣的隊形跟著,相距十幾米。一方面給前面這個戰鬥小組火力支援,另一方面只要前面有人犧牲,後面馬上有人補上位置。
最頂端的三個人火力配置也很有講究,一個衝鋒兵,一個投彈手,一個輕機槍手。他們的腳步並不快,身體儘量保持最低,後面的火力壓制住對面的俄國人之後,衝鋒兵並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