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量變引起質。
葉秦已經汲取許多後天之炁,再將它們全部熔鍊在一起,其中又有先天之炁的加持,對於這世間的氣體,自然產生了莫名的感應。
在道教當中便有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的說法。
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宗,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
由此可見“氣”在道教當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最負盛名的道教神通就是“一氣化三清。”
在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中便說:
“老子者,得道之大聖,幽明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虛,教化三界”
有人說是元始天尊所化,還有人說是老子所化,雖然主體不同,但裡面的內容卻是差不多。
《三洞並序》中有云:“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
還有種說法是,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氣所化而成。
這點在《太真科》就有記載:“三天最上號日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燕,化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由於眾說紛紜,甚至還造成了道教之間的某些教派矛盾。
“一氣三清勢更奇,壺中妙法貫須弭。”
“移來一木還生我,運去分身莫浪疑。”
一氣化三清在神話《封神演義》裡有具體描述,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鬥法時,太上老君用一氣化出三個法身的故事。
《雲笈七籤》又用之以寫三清之產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生三氣……”
不管說法如何,無可否認“一氣化三清”的存在極為特殊,而且具有莫大的威能,是種變化莫測的神通。
當然,這些杜撰在古人的典籍中,也只是一種思想理論上的闡述,或者可以說是古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但不論如何,這種想象卻是有根據的,其起源之說便源自於‘天地之炁,一化萬物’的思想理論。
葉秦看著環繞在周圍的霧氣,那種感觸還在不斷加深,剎那間心領神會,彷彿有所明悟。
他若有所思,既然這些氣體是可以塑造的,那麼他何不加深聯絡,將此利用起來。
周圍霧氣湧動,竟然變得越發濃郁,將他包裹在裡面,若是有人路過這裡,肯定會大吃一驚。
僅僅只有這塊地方雲霧環繞,其他地方卻很是正常,彷彿所有霧氣都受到了莫名的吸引,朝著這裡聚攏而來,不斷的翻騰。
雲起霧湧,聚散有形。
像是有雙無形的大手操縱著眼前的一切。
霧氣沒有定性,似乎能夠被塑造成任何樣子。
無數駿馬馳騁而來,奔騰在山林之中,馬蹄飛揚,濺起無數塵埃。
四蹄騰空與清風追逐,白雲嬉戲,神態舉止和現實當中的馬沒有任何不同,但速度卻是風馳電掣。
可是仔細一看,這些馬竟然是由霧氣組成,朦朧的白霧在此刻賦予生命,擁有了新生,昂揚嘶鳴,就連叫聲也是惟妙惟肖。
這不是葉秦想要的。
駿馬緩緩消散,霧氣湧動又恢復成了之前的模樣。
一隻飛鳥落在了不遠處,歪了歪腦袋打量著葉秦,它撲扇著翅膀,帶著幾分試探還有討好。
伴隨著清脆的鳴叫,剎那間無數飛鳥盤旋在上空,投下了大片陰影,似乎是在向葉秦展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