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後來者,張準有一個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的習慣,就是接受的西方軍事理論比較多,對老祖宗的東西,反而有點陌生。這不能說是他的錯,是他所在的環境決定的。他所接受的學識,都是上級教導的。對於戚家軍,張準還真是不是很熟悉。
但是,他不熟悉,並不代表就沒有熟悉的人。事實上,在他的周圍,絕不部分人,都對戚家軍的編制很熟悉。須知道,在明朝的歷史上,戚家軍這個名字,絕對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事實上,它的確是載入了史冊。
萬曆中期,戚繼光病死,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四五十年的時間,但是,提到戚繼光的名字,所有的軍戶,無論是貧窮的還是賦予的,無論是最底層的軍戶,還是衛所的高官,都不能不從內心裡佩服戚少保的存在。哪怕是張居正的政敵也不例外。
在戚繼光死了以後,他的軍隊,還是創造了不少的輝煌的。李成梁軍隊的底子,其實就是戚家軍。浙兵,在當時,就是強悍戰鬥力的代言。即使在和韃子的戰鬥中,浙兵也從來沒有丟過臉。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只是隨著戚繼光的遠去,浙兵的地位日益降低,兵力日益萎縮,最終完全消失不見了。
戚繼光的基層戰術單位是“車”或是“隊”,車營及輜重營是“車”,馬營及步營是“隊”。馬營及步營是第一線主力戰鬥部隊,全營官士兵全部掛甲上陣,車營及輜重營是輔助支援部隊,車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掛甲,車兵不掛甲。
在東南沿海打擊倭寇的時候,戚家軍是不配備火器的,因為那時候的火器,質量太差,往往是敵人沒打到,卻炸傷了自己人。但是,在駐防北疆以後,戚繼光開始重視火器。他花大力氣,透過張居正、譚綸等人,極大的改善了火器的質量,保證了火器在戰場上真正能夠發揮作用。
【作者注:戚家軍成名,乃是在東南沿海平定倭寇。實際上,戚繼光對明國的最大貢獻,乃是戍守北疆二十年,讓北疆的敵人不敢動彈。對於明國來說,倭寇不過是纖芥之疾,可以忽略不計的。只可惜,後世的人,多半知道戚繼光殺倭寇,卻不知道他戍守北疆的功勞。唉,掩卷嘆息。】
戚繼光的部隊在明朝來說,火器比例應該算是最高的,且用的是鳥銃而非後來的三眼銃這類較為低等的手銃火器,只差在重炮威力與數量明顯不足。當時的明朝,還沒有紅衣大炮這樣的大殺傷力武器呢,連佛郎機火炮的數量都很少。
根據張準的研究,戚家軍車營火器比為馬營火器比為步營火器比為輜重營火器比為其中以輜重營火器比最高。戚繼光薊州練兵編組的部隊火器數量及比例,都是同一時期全世界最高的。同一時期的歐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陣,單一大方陣規模相當於明朝的“營”,單一規模的西班牙大方陣配付的火器比為不含炮兵)。
日本戰國大名是以“備”為基本戰術單位,也是相當於明朝的“營”,一個戰國大名的“備”(百萬石大名本陣備例外)火器比為此時的全世界只有奧圖曼的新軍(就是近衛軍)火器比約在30%以上還有得一比,而東南亞的越南甚至馬來西亞、印尼等蘇丹國的火器比其實也很高,不輸於歐日等國。
戚繼光的最基層戰術單位的隊”的人員編組與武器配備,可以搭配形成營陣或是自我獨立作戰,相比其它世界各國的基層戰術單位,較注重大軍陣的互相搭配,獨立作戰的職能相對弱了很多,這是明朝與其它國家在部隊編組上最大的不同點。
可以說,大明帝國的戚繼光薊州十萬兵,是當時全世界編組最先進,武器最精良,訓練最紮實,待遇最優厚的無敵雄獅,是我民族的光榮與驕傲。後來明軍之所以能夠在朝鮮打敗日軍,戚繼光留下的底子,是功不可沒的。
在具體的戰陣方面,戚繼光規劃的戚家軍編制,是依照“鴛鴦陣”的戰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