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可能。
“這件事還要從當年的喧囂一時的‘黑曜石投資陷井’說起……”陸宋元嘆了一口氣說道。
第三百九十九章 黑曜石投資陷井
黑曜石集團的總部位於摩國紐約華爾街。就是那條號稱每時每刻都流淌著錢的地方。黑曜石集團當時在摩國是數一數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早在1985年就由彼得潘寧和斯塔夫施爾曼兩位華爾街精英共同建立。
要說這個黑曜石集團,它的實質是一家**的另類資產管理機構,說白了就是一家金融諮詢服務機構。其主營業務主要包括企業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機會基金、對沖基金的基金、優先債務基金、私人對沖基金和封閉式共同基金等。
黑曜石集團還提供各種金融諮詢服務,包括併購諮詢、重建和重組諮詢以及基金募集服務等。這黑曜石集團的創始人彼得潘寧和斯塔夫施爾曼曾在全球著名的投資銀行共同工作過。兩人創立公司的時候,這家所謂的“集團”只有40萬美元資產和兩個合夥人、兩個助理。
以黑曜石當時的規模,叫“集團”真有點虛張聲勢。他們深知,要想跨入新興的槓桿收購市場,只憑4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兩人開始投入併購顧問業。黑曜石的第一桶金,是藉助彼得潘寧早年與索尼公司總裁松田昭結下的友情,搶得收購代理權,代表索尼公司出價20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不過可惜的是這筆生意就賺了點諮詢費。後來,兩人決定借雞生蛋,創立私募基金。當時開創私人股本業務非常的艱難。施爾曼在他寫的一本書《聰明人的生意》中回憶當時的情況——“19個最有希望的投資者一個接一個地拒絕了我們,488個潛在的投資者也拒絕了我們,那真是最令人難堪的時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東奔西走,聽到許多朋友對我們說‘不’,這是很難受的。”
他們的運氣還算不錯,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的副總裁卡特凱斯給他們投資了一億摩元。就在那之後,黑曜石的第一個基金爭取到了包括日興證券、大都會人壽保險、ge和通用汽車退休基金在內32位投資者,總共募集了85億摩元。
他們的第一筆交易是一家因為罷工受到重創的鋼鐵能源集團。這家公司急需增加現金流,同意將其物流業務51%的股份賣給黑曜石,收購價格是2500萬摩元。後來黑曜石出售這個部門的時候賺了將近6億摩元。
黑曜石憑著高回報率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據業內人士估計,在其公司上市之前的五年間,黑曜石的房地產和私人股本基金每年的回報率至少是30%。
作為全球最早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黑曜石開創了私募股權投資這一個新興的行業,同時也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起起落落。
上市前,黑曜石集團的年盈利超過22億摩元,人均創造利潤295萬摩元,是最大的投行通盛公司人均利潤的八倍,儼然成了華爾街熠熠生輝的pe之王。
可黑曜石集團上市的時候,卻好像沒看黃曆。他一上市就趕上了由華爾街蔓延開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事實上,黑曜石集團也是這次金融危機的一個助推器。
黑曜石集團上市之後,一開始股價上漲很快,可隨後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它就成了第一批受害者。股價跌至每股934摩元,自上市以來市值跌幅超過了69%。
這樣的暴跌使得投資者的利益大幅縮水。隨後引發了新一輪的狂跌。而這之中,就要屬茂源集團損失最為慘重了。
如果說對黑曜石公司的投資,僅僅只是造成了虧損,這還好說一點。畢竟“股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樣的話在股市上一直都只金科玉律。有賺有賠也是常理。可關鍵的問題是茂源集團對還要是公司的投資,從整個過程來看,實在是讓人有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