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外界的東西。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人性化考慮。”
“比如說每天上課之前,先把手機交由老師保管,待下午放學的時候,再交還個人,留出二十分鐘私人空間,讓學生們自行處置。”
“校方的舉措引起不少學生的不解和議論,但受訪的幾位家長几乎都贊同學校的做法。他們說,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儲存知識的黃金季節,天天握著手機上網,自然就分散精力,學習成績難以提高。”
“一位李姓家長旗幟鮮明地表示,非常歡迎給中學生們下達禁機令。他說,上學求知識是個漫長的孤獨歷程。作為學生,要耐得住寂寞,透過老師的引導進行系統的硬閱讀、條理化學習,才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透過手機獲取知識或閱讀,屬於淺閱讀,這些資訊透過短期充電,人人都可以儲備掌握;而專業知識,只有透過系統學習,才能融入腦海,創造出人有我優的成績。”
“作為校園禁機事件主導者,學校工會主席受訪時說:學校這樣做,是迫於無奈。在資訊發達的當下,手機玩遊戲、上網,不僅讓不少成年人愛不釋手,更是未成年孩子們的最愛。為了淨化學習環境,營造出濃烈學習氛圍,學校才硬起手腕消除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這項校規的出臺,得到了廣大家長積極響應。”
“此舉的目的,是想殺雞儆猴,讓那些繼續在校園使用手機的學生有所收斂,工會主席還聲稱在校園禁止學生們使用手機,他們並不是第一家,他知道的就有很多家學校這麼做。”
“《正義之聲》認為,沒收手機並當眾銷燬,很難想象如此粗暴的場景竟然發生在教書育人的校園之中。學校的野蠻行為不但直接傷害著學生,也會給學生成長以某種不良的暗示。”
“學校方面說此舉的目的是想殺雞儆猴,讓那些在學校使用手機的學生有所收斂。可學生是雞是猴嗎?教育是靠儆的嗎?雖然只是個比喻,但卻暴露出教育理念的偏差。”
“銷燬學生手機並不是這一家學校的創舉,此前在其他學校也曾出現過,而放眼校園,各種類似的荒唐規定更是屢見不鮮。”
“有學校禁止學生與非本班學生接觸,有學校規定不得從校外購買飯菜零食,還有學校要求男女生距離不得小於多少厘米,不客氣地說,這都是典型的教育暴力。制度的出臺經過充分論證,尤其是聽取學生意見了嗎?制度的執行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了嗎?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怎麼辦?”
“《真相》節目稍稍恐怖了一些,就有那麼多人投訴說對學生造成了心理傷害,而學校當著全體師生的面砸手機,如此暴力行為、損毀他人財物的行為就不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了嗎?”
“值得重視的是,對於荒唐規定,學校方面包括一些家長總會找到很多理由,最常見的說辭就是學校的初衷是好的。就比如銷燬手機的這家學校,規定學生私帶手機將被沒收銷燬,據說也是得到家長們同意的。”
“可良好的初衷等同於行為的正確嗎?家長同意就可以違背法律嗎?強制搜查學生書包、公開銷燬學生物品,不但行為野蠻,更已經涉嫌違法!於情於理都站不住腳。如果初衷良好,但因為過程中的意外導致錯誤,或可解釋為好心辦了錯事,可像銷燬手機這樣的事情,根本就是主動做錯事,何談好心!”
“我們並沒有必要美化學生帶手機的行為,想當然地認為其可以方便學生查詢資料等,就一般情況而言,學生帶手機確實是玩多於學,甚至有部分學生玩《皇者榮耀》。如果學生熱衷於玩手機,很可能造成精力分散、影響學習,所以很多學校也都是倡導學生不帶手機上學的。”
“關鍵在於倡導很有必要,這是一種提醒、一種引導,但主動權仍在學生手中。即便學生在不恰當的時間使用手機被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