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霍正源得知了黃有容的危機之後,就與林維、張誠二人不斷商討著扭轉局勢的方法。
可惜,黃有容的倒臺,已是大勢所趨,不論三人如何商議,皆是無法找到一個可行的辦法。
對此,林維與張誠二人即是感到焦急、又是感到絕望。
至於霍正源,心中的想法則要更多一些。
與林維、張誠二人不一樣,霍正源與黃有容的關係沒那麼緊密,也沒那麼忠心,從某方面而言,霍正源與黃有容的關係也並非是從屬,更像是合作——霍正源向黃有容付出自己的才智與能力,而黃有容則為霍正源爭取利益與地位,雙方互助互利,僅此而已。
如果黃有容依然還是閣老的話,那麼霍正源也願意繼續效忠於黃有容,但黃有容的倒臺既然已是不可逆轉的事情了,那麼霍正源的腦中自然是浮現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良禽擇木而棲”之類的想法。
畢竟,霍正源與黃有容的關係一般,並不需要為黃有容陪葬。
只是,霍正源雖然產生了更換門庭的想法,但自己究竟應該投靠哪一家勢力,霍正源卻依然拿不定主意。
霍正源是一位聰明人,眼光十分透徹,對於將來的道路選擇,也十分謹慎。
如今在廟堂之中,既有影響力又有實力的派系,只不過有五家罷了——分別是前任首輔周尚景的“周黨”、現任首輔沈常茂的“沈黨”、戶部尚書趙俊臣的“趙黨”、太子朱和堉的“”、以及德慶皇帝的“帝黨”。
對於霍正源而言,最好的選擇無疑是投靠德慶皇帝、成為“帝黨”的一員——可惜,霍正源既不是勳貴家族出身,也沒有拍馬屁的弄臣本事,再加上他的“黃黨”背景,即使他投靠了德慶皇帝,也註定不會受到德慶皇帝的看重,只能漸漸的邊緣化,霍正源對此自然是不大願意。
太子朱和堉乃是儲君、是未來的皇帝,投靠太子朱和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的是,霍正源雖然不是什麼大貪官,但也並非是嚴於律己的清流,以太子朱和堉的秉性,未必能夠接受他,而霍正源本身也受不了太子朱和堉的那些“清規戒律”。
沈常茂乃是當今內閣首輔,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也透漏了拉攏霍正源的意圖,只是霍正源卻不大願意投靠沈常茂,原因無他——沈常茂的性格太剛愎了,註定與霍正源合不來。此外,沈常茂如今身為內閣首輔,固然是春風得意,但沈常茂的本事根本配不上他如今的地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栽跟頭,這反而是一個危險因素,霍正源卻不願意站在危牆之下。
周尚景屹立廟堂數十年,手段高明、眼光長遠、心智深沉,即使是德慶皇帝也輕易奈何不了他,乃是霍正源最敬畏的人物,從某方面而言,投靠周尚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在霍正源的眼中,周尚景也屬於“危牆”之列——周尚景太老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退出廟堂,此外,德慶皇帝也太憎恨周尚景了,被皇帝時常惦記著絕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來,霍正源就只剩下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靠趙俊臣。
然而,在霍正源眼中,投靠趙俊臣乃是最下等的選擇,原因很尋常——趙俊臣的資歷太輕、根基太淺、地位不足、名聲太差,還是太子朱和堉的眼中釘!
雖然,經過前段時間的相處,霍正源對於趙俊臣的印象不錯,也認可趙俊臣的眼光、手段、心智,甚至還因為趙俊臣而討了德慶皇帝的歡心,但這些並不足以影響霍正源的選擇。
這樣一來,經過諸多分析之後,霍正源發現自己的選擇看似很多,但實際上這些選擇竟是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不由有些苦惱,只覺得有時候分析得太透徹也並非是一件好事。
而就在霍正源苦惱不已的時候,突然有下人向他稟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