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眼前難關了。
想到這裡,朱和堅目光深處閃過了一絲羞怒,只覺得這些老狐狸沒一個好東西。
但他依然是當機立斷,迅速有了決定。
只見朱和堅低頭從書桌上翻出了一封奏疏,又快步走到王保仁的面前、把這封奏疏奉到了王保仁面前,請示道:「其實,這封奏疏,晚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也一直想要呈送朝廷中樞交由父皇聖斷,但因為這封奏疏的內容與王太師有關係,就想要徵詢王太師的意見,而最近這些天一直都沒有機會與王太師相見詳談,所以才耽擱到了現在……還請王太師審閱指教。」
看到朱和堅早就已經準備好了這封奏疏,王保仁目光一閃,很快就接過奏疏開啟翻閱。
這封奏疏的內容,乃是朱和堅呈請德慶皇帝,表示自己近年來貪玩分心,學問上幾乎是毫無建樹,又仰慕王保仁的學識與人品,從王保仁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希望德慶皇帝可以允許自己長期追隨王保仁學習儒家經義,讓王保仁為自己傳道授業解惑,還暗示自己一旦是接任儲位之後,就會在朝會上當眾向王保仁行拜師之禮。
看到這些內容之後,王保仁不由是笑了。
只要德慶皇帝同意了這份奏疏,王保仁就可以真正成為朱和堅的授業恩師——至少在世人眼中是如此。
王保仁現在也是太子太師,名義上也是儲君太子的老師,但也只是一個名義罷了,絕不會有任何人把他真正視為是儲君太子的授業老師。
就以明初為例,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標,太子太師是當時的文臣之首李善長,而朱標實際上的授業恩師則是宋濂。
等到李善長與宋濂二人皆是因為胡惟庸案而受到牽連之後,朱標可以坐視李善長被株連九族,甚至還可以親自主持抓捕審問之事,完全沒有任何顧忌,但他卻一定要力保宋濂,即便是與朱元璋爭鋒相對、爆發衝突也是在所不惜。
這般區別,就是因為李善長只是名義上的老師,與朱標沒有任何恩義感情,所以朱標就算是袖手旁觀、落井下石,也沒有任何人會指責他,但宋濂則是實際上的老師,真正傳授了朱標學問,所以朱標就必須是全力搭救,若是不救宋濂,他的人望就會毀於一旦。
而現在,有了這封奏疏之後,王保仁就可以徹底落實自己與朱和堅的師生關係,雙方利益就會徹底繫結在一起。
看到王保仁面現微笑之後,朱和堅輕聲問道:「王太師您看這封奏疏是否合適?若是合適,晚輩現在就派人把它送往朝廷中樞,交由父皇過目。」
王保仁略帶矜持的點了點頭,道:「唉,相較於周尚景、李和、程遠道他們幾人,老夫的學問實際上是略有不如的……讓老夫從今往後為殿下傳道授業解惑,實在是深感壓力啊。」
朱和堅連忙道:「哪裡的話,您與另外幾位閣老只是專精之處不同罷了,又豈能說是學問不及他們?晚輩可以追隨王太師學習,乃是畢生之榮幸!」
王保仁微微一笑,再次點頭道:「既然如此,就把這封奏疏送往京城中樞吧,待七皇子殿下正式接任儲位之後,咱們二人就可以正式公開師生關係了。」
表態之際,王保仁已經在心中編造完成了好幾個故事,內容皆是他與朱和堅之間的師生感情有多麼深厚,以及他對朱和堅的敦敦教誨、讓朱和堅有多麼受益匪淺等等。
在王保仁的暗中推動之下,這些故事很快就會傳遍民間、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這樣一來,在天下人眼中,王保仁與朱和堅就將會徹底繫結,若是將來朱和堅敢與王保仁翻臉,就一定會聲望盡喪、風評盡毀。
朱和堅並沒有立刻察覺到王保仁的這些
小心思,但他同樣是毫不在乎,只是立刻就改換了稱呼,道:「既然老師您也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