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指揮部和11個國家建立一個組織的提議,得到了其他國家代表的贊成,很快經過11個國家代表的商議,決定各國抽調本國海陸空三軍的將領,組成一個統一的指揮部,而這個指揮部的總指揮官,則由在歐戰當中表現出色的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施利芬擔任。
11個國家的代表還商定,組建國際聯盟,簡稱為國聯,其表面上的宗旨是控制各**隊數量、平息國際糾紛、提高各國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和國際貿易,但是其實際則是為了即將爆發針對中華帝國的戰爭。
接下來美國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對其他代表說道:“各位國聯的盟友,按照目前中華帝國的疆域分佈,一旦我們國聯對中華帝國宣戰,在陸地方面將會形成5個主要戰場,分別在俄國烏拉爾山脈、日本三島、中華帝國與印度的邊境、中華帝國與加拿大的邊境以及中華帝國非洲的殖民地,既然各國都願意參加這場針對中華帝國的戰爭,相信各國就必定會竭盡全力,我們美國150萬陸軍將全部願意投入到中華帝國與加拿大的邊境進行作戰。”
這時德國首相霍亨洛厄說道:“5個陸地上的主要戰場,俄國烏拉爾山脈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我們德國陸軍目前擁有350萬的總兵力,願意全部投入到俄國烏拉爾山脈對中華帝國的進攻當中,而且如果需要,我們德國將盡可能的擴大陸軍規模,投入到戰爭當中。”
隨後各個國家的代表紛紛表態,願意盡最大能力,拿出更多的陸軍部隊,投入到這場戰爭,而且經過11個國家代表的商議,國聯的陸軍部隊,將在俄國烏拉爾山脈一帶,對中華帝國的軍隊展開主動進攻,負責這個方向國聯軍隊,包括協約國和同盟國所有國家的軍隊,預計投入作戰的國聯陸軍部隊,將會超過1500萬。
另外對中華帝國非洲的殖民地,國聯的部隊也將採取主動進攻,此時的非洲,除了中華帝國佔據著肯亞地區和索馬利亞地區,其餘非洲地區,幾乎被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國家所瓜分。
目前協約國當中,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有南非、波札那、辛巴威、埃及、迦納、賴索托、模里西斯、馬拉維、奈及利亞、甘比亞、蘇丹、塞拉里昂、史瓦濟蘭、塞席爾、烏干達、尚比亞。
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有貝南、象牙海岸、葛摩、吉布提、阿爾及利亞、幾內亞、布吉納法索、摩洛哥、馬達加斯加、馬裡、毛裡坦尼亞、尼日、塞內加爾、查德、******、加彭、剛果(布)、中非。
比利時在非洲只有一塊殖民地剛果(金),但這一塊殖民地就有235萬平方公里。
同盟國當中,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有********、奈米比亞、喀麥隆、多哥、蒲隆地、盧安達,義大利因為上次戰爭把索馬利亞地區賠給了中華帝國,義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只剩下厄利垂亞,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包括西撒哈拉、赤道幾內亞以及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區。
所以進攻中華帝國東非海外省的軍隊,將由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軍隊組成。
而在日本、印度和加拿大,這三處很可能遭到中華帝國進攻的區域,國聯軍隊將在前期選擇守勢,在日本只能暫時依靠日本自己的軍隊,畢竟如果沒有擊敗中華帝國皇家海軍主力,其他國家的陸軍部隊根本無法支援日本本土的三島。
在印度目前同樣也只能依靠英國人自己堅持,不過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勢力範圍並沒有延伸到阿拉伯海,所以一旦印度出現危機,歐洲各國的陸軍部隊,還是可以乘船進入印度的。
在加拿大的戰場,除了依靠加拿大本身的十幾萬部隊,以及英國的幾個印度師之外,主要依靠的就只能是美國的軍隊了。
陸地方面的5個主要戰場大致分配之後,11個國家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