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乃是帝王之根本。
若是不能權衡各方利益,使之心平氣和,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這一點上,李二陛下其實一直做得相當好。
李二陛下非是聖賢,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唯有一樣促使他能夠成就古之帝王鮮有能及的功績,那便是心胸。
恢弘大氣、容納百川。
玄武門後逆而奪取,按照一般的套路,太子建成的班底那是一定要予以剪除剿滅的,否則如何收攬皇權、坐擁江山?
結果李二陛下硬是反其道而行之,除去將李建成、李元吉滿門抄斬之外,其餘李建成之班底心腹,盡皆予以優容,非但不追究其以往迫害之罪,反而擇其長處予以重用。
即便是魏徵那等李建成的班底心腹,亦能委以重任,且隱忍多年……
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使得顛覆破敗之朝政在極短的世間之內便恢復如初,局勢動盪剛剛開始便戛然而止,並沒有擴散至天下各處,引起江山板蕩。
其主旨,便是平衡。
以李建成遺留之班底,准許這些人進入各處要職“戴罪立功”,來平衡“天策府”一眾擁有從龍之功的驕兵悍將。
效果出奇的好。
眼下之局勢,亦是首重平衡。
打壓門閥之政策早已不是什麼藏著掖著的東西,天下人人皆知,門閥亦早已摸清。如今大唐武功赫赫、昌盛繁榮,人口更是呈現爆炸一般的增長幅度,盛世之象,已然隱隱成形,門閥們知曉再非以往天下板蕩、烽煙處處之時能夠讓他們火中取黍、攫取最大之利益,故而對於政策之打壓亦能夠予以接受。
但是這種接受,必須保持在一個大家可以容忍的範疇之內。
何謂可以容忍的範疇?那便是除去保證皇權不會強制虢奪各家已取得之官職爵位名利富貴,更要保證科舉考試的公平。
然則這個“公平”,實際上已經不公平,畢竟門閥世家掌握著天下最好的教育資源,自有苦讀詩書的名門子弟不僅有明師教導更毋須為了生計擔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所取得的進益尤其是寒門學子可堪比擬?
不過世間從無真正之公平,人生而不等,自分高低貴賤。
而此次東征之功勳分配,算是李二陛下與門閥世家之間一次無言的默契——門閥世家們知道大勢不可逆,再想重蹈之前隻手擎天翻雲覆雨將王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故而願意在此次東征之後蟄伏起來,配合李二陛下的政策,自剪羽翼,迴歸到李二陛下所主導的朝政中來。
基本可以視為未來很長一段世間之內最後一次大戰,被門閥世家當作一次豐潤的犒賞,大家不遺餘力協助李二陛下覆亡高句麗,完成前所未有之霸業,然後升官進爵,鞏固家業可傳承子孫,世世代代永葆權勢富貴,與國同休。
而後,將權力盡歸中樞。
自然,權力盡歸中樞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人心各異、貪慾無盡,總有人心有不忿、得隴望蜀,必要的鬥爭仍將繼續,但是大體的方向步調已經定下,縱然有部分門閥心有不甘,卻也無礙大局。
此戰之後,皇權集中、門閥退避,帝王之權力將會得到前所未有之暴漲,李二陛下又豈容這等局面毀於一旦?
與之相比,犧牲再多的兵卒、耗費再多的輜重、承受多大的損失都是值得的。
可一旦准許水師參預進來,獲得更多的功勳,勢必會打破皇帝與門閥之間的默契與平衡,會使得局勢陡然走向不可預知之岔路,這是李二陛下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
李績自然明白李二陛下的取捨與顧忌,只不過身為宰輔之首,焉能不懂得平衡之道?
只不過這個決定不能由他來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