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察言觀色,見到房俊神情不似作偽,對於自己將東宮兵權盡皆交予李靖並未感到不滿,登時心中一鬆,卻也有幾分愧疚浮上心頭。
在他最難捱、最低沉之時,幾乎儲位被廢、墜入深淵、萬劫不復,而房俊正是在那個朝野上下一片冷漠的時候,不顧惹怒父皇,不屑天下冷眼,毅然決然的站在東宮這邊,旗幟鮮明的表示支援。
他猶記得那時候自己整日裡惴惴不安、戰戰兢兢,夜晚與太子妃於東宮之內相擁哭泣,唯恐天明之後便會有父皇廢儲的聖旨降臨,一同抵達的或許還有一杯鴆酒,亦或三尺白綾……
惶惶不可終日。
正是經歷了那樣艱難的日子,使得他分外懂得珍惜眼下的局勢來之不易。當房俊那樣一個光芒萬丈、驚才絕豔的臣子公然表態支援他這個太子,不啻於陰雲天氣之中陡然雨收雲散降下的一道暖陽,讓他知道原來他這個太子並非人人厭棄、一無是處,心中之溫暖慶幸,筆墨難以形容於萬一。
從那時起,他便對房俊信賴有加、言聽計從,並且暗暗立誓永不相負,以報答房俊雪中送炭之情誼。
更別說此番能夠在關隴叛軍手中逆轉翻盤、反敗為勝全賴房俊之功……
在李承乾心裡,朝中文臣武將無數,無一人在他心中之地位可凌駕於房俊之上。
但是為了應對眼下之危機,他不能一味的感情用事,論衝鋒陷陣,房俊或許勇冠三軍、勢不可擋,但現在需要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且對手是李積這個功勳赫赫、戰無不勝的“第二軍神”,只能由李靖來擔綱大任。
所幸房俊還是那個心胸開闊、不擅攬權的性子,並未因此感到不滿,否則他這個太子非常難做……
……
劉洎在一旁看著太子與房俊的互動,見到太子歉意滿滿、房俊灑脫寬厚,並未因李靖掌管東宮兵權、全權負責而心生齷蹉,自是難免有些失望。他一直態度堅決的支援太子,不惜為此承擔巨大風險,但是顯然於房俊相比還差的太多,想要超越房俊在太子心目當中的地位,任重而道遠……
不過也不必灰心,只要太子順利登基,山東、江南兩地門閥進入朝堂,自己這個有利於兩大門閥勢力之外的侍中便會逐漸得到太子的認可與重用,假以時日,未必不能達成當年杜如晦、房玄齡的成就。
*****
房俊自玄武門出城的時候,天空中飄起了毛毛細雨,細密的雨水絲絲縷縷飄落,打在臉上沁涼一片,令人精神一振。
回首仰望玄武門高大的城樓燈火通明,想到太子難得強硬起來戰線魄力,最終卻難免化作一場無用功,便禁不住嘆息一聲,道一句“時也命也”。
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子殿下本身固然不算驚才絕豔,卻也並不如史書之上渲染的那般荒誕不稽、懦弱偏執,只不過夾在一個曠世罕見的絕世帝王父親與一眾出類拔萃的兄弟之間略顯平庸而已。
其實對於皇帝來說,平庸並不一定便是缺點,相反,歷史之上幾乎所有天怒人怨、執行暴政的亡國之君,反倒是各個聰慧伶俐、驚才絕豔,有些人總是很難將自己的聰明用到正經地方……
當然,若房俊重活於這盛唐之時只想著高官顯爵、富甲天下,只需抱緊李二的大腿亦步亦趨即可,事先在李治那邊下注,自然人生順遂、榮耀加身,平平安安縱享富貴。
但他心裡總有那麼幾分不甘,也自詡是個志存高遠的……
既然來到這個時代,既然擁有眼下的權勢,便不願稀裡糊塗的過一輩子。未來的大唐依舊門閥橫行、軍鎮為禍,硬生生將這王朝於極盛之時拖入深淵,終至四分五裂、分崩離析,令後世每一個華夏子孫引以為憾。
李二陛下已經意識到門閥乃禍國之根源,也開始潛移默化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