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巍巍城牆矗立於陰雲細雨之中,灞水滾滾奔流,兩者之間寬闊的野地上旌旗招展、金戈鐵馬,兩支軍隊步履堅定的相向而行,彼此相距三箭之地方才止步,各自陣列儼然、士氣昂揚,鼓角聲在曠野之上隨著微風細雨鼓盪飄揚,嗚咽聲聲,如泣如訴。
這一片凝聚了千古帝王之氣的土地在鐵蹄之下微微震顫,肅殺之氣沖天而起,攪動天地、風雲激盪。
李承乾立於旌旗之下,身後太子儀仗排開,兩軍陣前威風凜凜,此事將一隻手高高舉起,鼓角聲驟停,對面的李積也抬手喝止身後戰鼓,在馬背上停止腰脊,目光灼灼的望著前方一杆明黃色的大旗之下眾星捧月一般的太子身影,忍不住有些失神。
他素來不熱衷於權勢爭鬥,故而前些年幾經波折的“易儲”風潮從未涉足其中,在他看來既已到了這般地位,又何必去摻合易儲之事,去爭鬥一個虛無縹緲的“從龍之功”?即便成功亦難再進一步,反倒是一旦失敗則被席捲其內、跌落塵埃,傻子才趟這渾水。
只要緊跟李二陛下的步伐,忠心耿耿即可,將來若自己先死,陛下念及往昔情份總會厚待李家後代,若陛下先行,則一門心思輔佐陛下選出的太子就好,所以當山東門閥明裡暗裡欲借他之手推動朝堂權勢爭鬥,他始終不肯配合,遊離於長安權力鬥爭之外。
帝王權術、文韜武略幾乎臻達歷代帝王之巔峰的李二陛下牢牢的掌控著這個諾大帝國,一切都只能按照他的意志去運轉,即便權勢滔天的關隴門閥不也在其打壓之下逐步衰弱?
李積可不會認為自己能夠在謀略之上勝過李二陛下一籌……
既然一切都要依循李二陛下的意志,又何須暗地裡摻合易儲之事?李二陛下選誰就是誰好了,即使他也不認為性格軟弱的太子將來能夠成為一代明主……那又有什麼關係?貞觀以來積攢下的厚厚家底,只要將來大臣們各盡其職不使太子成為隋煬帝那般瞎折騰的君王,這些家底便足夠他敗上個幾十年。
然而關隴驟然起兵,卻將所有秩序打亂,甚至危及帝國根基,再加上傾舉國之力進行的一場東征之戰,陡然間使得帝國有了傾覆之危……
好在太子在關隴兵變之中的表現極為優異,其中堅持不肯與關隴苟合妥協且死戰到底最終逆轉獲勝的過程,更是具備了明君之相,或許開拓不足,但守成足矣。
故而,將帝國權力核心確立下來,至少未來三五十年在那樣一個穩定的權力構架之下執行,一個可以預見的史上少有的盛世皇朝即將建立,所有人都能在斑斑青史之上得到稱讚褒獎、流芳百世,不好麼?
非得沒完沒了的折騰……
李積心虛如潮,幽幽嘆了口氣,前方太子陣營之中一騎脫穎而出,直奔自己而來,至面前一箭之地被己方親兵阻攔,馬上騎士抱拳大聲道:“奉太子口諭,率朝中文武至此,恭迎聖駕!”
李積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眯著眼看去,正是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此言喊出,其身後太子陣營之內主要大臣紛紛下馬,齊聲高呼:“臣等,恭迎聖駕!”
旋即,無數東宮六率兵馬振臂高呼:“恭迎聖駕!”
沉悶雄渾的喊聲如滾雷一般在天地之間迴盪,震得雲層翻湧、雨水紛飛,聲勢浩大,東征大軍這邊人人色變。
“恭迎聖駕”這樣一個口號,昭顯了東宮軍隊之意圖,無論陛下是生是死,身為人臣皆要將其迎回長安宮闕之內,這便是“名分大義”,誰若阻止,便是包藏禍心,便是大逆不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李積身上,心情忐忑的等著他做出抉擇。
若陛下仍在,此刻太子率兵出城相迎卻避而不見,甚至欲縱兵覆亡東宮,以達到廢黜儲君之目的,則有虧為君之德、更有虧為父之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