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英國、法國之後的全球第六大票倉,他執導的《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在韓國創下了華語片的票房記錄,加上武俠小說的風靡,已經是韓國人最熟悉的中國導演。
kbs電視臺專門為張譚策劃的一期對話型別的訪談,由韓國專業的新聞訪談主持人主持。
到了張譚這個級別,已經屬於高階的菁英份子,比一些政治、商業人物的待遇不會差。
亞洲最暢銷的作家、世界最傑出的青年導演,擁有自己的影視公司、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以及投資基金。
張譚的頭銜完整說出來,當真是十分唬人。
在訪談中,主持人最多提問的,就是張譚對韓國電影如何看待,韓國人非常在意別人如何看他們。
張譚基本保持了一箇中立的態度:“近些年韓國電影的商業化發展,非常的出色,拍出了很多優秀的電影,這一點上值得中國電影人學習。韓國電影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電影人非常的用心,有誠意和精神,把情懷和思考落在了實處。”
隨即又說:“這一點上我們中國電影人顯然做得並不夠,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市場,每年以翻倍的勢頭在增大容量,觀眾對電影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你不用心也能賺大錢,所以很多導演、編劇就懶得用心,只是衝著錢來拍攝電影。糊弄觀眾,很遺憾。”
隨後主持人讓張譚比較一下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
張譚說:“我個人的感覺。韓國中層水平的導演數量很大,能夠出產很多製作精良的電影。尤其是在政治、犯罪、性和暴力這方面的電影,很值得深思。但是一旦涉及到戰爭、歷史和民族情感,導演的內心就失去了平靜。”
然後補充一句,讓主持人面色難看的話:“商業成績不錯,藝術品質還需努力吧。”
這話不好聽,但是主持人卻無法反駁,因為每次韓國電影吹噓的時候,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奧斯卡、歐洲三大。韓國電影只有去年一部獲得了柏林金獅獎,除此之外再無一部獲大獎。
而華語片(包括港臺)則是歐洲三大的常客,奧斯卡也進去過好幾次。
電影的藝術追求需要的是底蘊,底蘊是文化的表現,亞洲電影藝術成就最高的有三個,華語片、日本片、伊朗片,都是文化底蘊很強的國家,韓國欠缺了一點。
事實上就算論及商業,華語片在海外的表現。也遠遠超過韓國電影——因為韓國電影在海外幾乎沒有票房,都是在家裡關上門自吹自擂。
然後輿論宣傳引導的好,讓人感覺韓國電影票房多牛逼,結果去查資料全是空白。
張譚還記得上輩子。在一個論壇上面看到諷刺韓影吹的順口溜:“我說榮譽比獲獎,你說商業賣票房。我說票房比資料,你說棒子出口多。我說海外秀金額。你說棒子地方小……既然知道棒子小,你還吹個吊。”
當然。華語片比韓國片賣座這一點,張譚並不好意思提及。泱泱大國十四億人口,竟然要去跟幾千萬人口的韓國比較,比贏了也是丟人。
被張譚觸及到了g點。
主持人表情變冷淡,有心鄙視華語片,抬高自家的電影,但是在張譚面前,還真不好說出口。
對方可是好萊塢級別的大導演,在好萊塢都拿到了專屬稱號——最恐怖的男人,恐怖片的造詣直接到頂,要不是太年輕,一頂恐怖大師頭銜跑不了。
哪怕是他拍攝的華語片,《原始碼》、《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在美國票房也都是破千萬級別,是任何一部韓國電影都沒法比的。
韓國電影在北美的票房,最高的也只是兩百萬美元出頭。
此話題已經找不到優越感,主持人趕緊換話題:“譚張導演,你看過奉俊昊導演執導的《漢江怪物》嗎,你覺得亞洲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