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兵鎮外,趙俊臣再次遠遠見到吳應熊、徐郃等武將之後,當即是勒馬停在原地。
他的官場地位更高,理應是由吳應熊等人的主動拜見與問候。
但趙俊臣萬萬沒有想到,還不等眾位武將主動拜見自己,吳應熊等人身後就冒出來十餘位哭喊不停、模樣悲慼的百姓。
這些百姓搶先奔到趙俊臣的身前,紛紛跪倒在趙俊臣的面前,然後就聲嘶力竭的哀嚎了起來。
“老朽的兒女全都死了,老伴也死了,全被韃子殺了,老朽也不活了……”
“這位閣臣大人,救兵鎮被韃子劫掠一空,百姓們死傷慘重,您可一定要為我們報仇雪恨啊!”
“青天大老爺,我們救兵鎮的百姓失去了積蓄,已經沒有活路了,您可要救救我們啊!”
“這位大人,小人聽說咱們大明已經與建州女真停戰了,但我們遼東百姓的死傷與損失,難道就這樣算了?朝廷難道不打算為我們報仇了?”
底層百姓並不愚昧,也擁有一套獨屬於他們的處世智慧。
那就是哭嚎、訴冤、質問公義、法不責眾、反覆強調自己的弱者地位。
以及小鬼難纏、閻王好見。
這一套做法,只要掀起了輿情關注,再幸運遇上那種顧及形象與體面、不願意招惹非議的大人物,絕對是一拿一個準。
至於這一次,救兵鎮的百姓們也是母庸置疑的佔著道理,他們被建州女真劫掠了糧草,理應是受到朝廷的關注與救濟,他們的家人受到建州女真的殘害,朝廷就理應為他們報仇,否則他們又憑什麼為朝廷繳糧納稅?
而趙俊臣不僅是躲在暗中推波助瀾、間接促成了這場戰事,細究起來也算是百姓們承受戰亂之苦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趙俊臣擅自與建州女真達成了停戰協議,更是直接斷送了百姓們報仇希望……似乎也確實不佔道理。
所以,趙俊臣只要還顧及體面,就必然是無法應付眼前的難堪局面。
抱著這樣的想法,吳應熊與眾位將領皆是冷眼旁觀,完全不打算管控局面,任由這些倖存百姓擋在趙俊臣面前,就等著看趙俊臣鬧笑話。
其中,吳應熊冷眼旁觀之餘,心中也在暗暗推演著趙俊臣的反應。
根據吳應熊的想法,趙俊臣的後續反應不外乎有三。
也許,趙俊臣將會惺惺作態,表現出一副體恤百姓的模樣,不僅是耐心安撫百姓,甚至還會陪著百姓們一同垂淚悲泣——若是趙俊臣選擇這般做法的話,吳應熊就會推波助瀾,當眾揭穿趙俊臣的虛偽本質。
也許,趙俊臣將會自覺理虧、手足無措、徹底失了方寸,也就無法及時安撫百姓們的情緒——若是這樣的話,吳應熊就會繼續冷眼旁觀,任由趙俊臣不斷難堪下去,一直等到趙俊臣忍不住向自己求助為止。
也許,趙俊臣將會展現冷酷無情的一面,當場派人驅趕百姓,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聲譽與形象——若是這樣的話,吳應熊就會到處宣揚趙俊臣的無情表現,讓趙俊臣的朝野風評再次惡化。
總而言之,在吳應熊的提前指導之下,救兵鎮的倖存百姓們所提出的各種訴求與疑問,皆是極為敏感,不論趙俊臣選擇了怎樣的回應方式,吳應熊皆是會趁機挑錯、大做文章,逼著趙俊臣讓步。
然而,吳應熊同樣是萬萬沒有想到,趙俊臣面對這般毫無預兆的難堪局面,竟是當場就尋到了第四種選擇!
趙俊臣看了看自己面前哭嚎不停的倖存百姓們,又抬頭瞥了一眼袖手旁觀的吳應熊等人,當即就想明白了自己的目前處境,以及吳應熊等人的如意算盤。
很顯然,自己現在不論是做出怎樣的反應,只要是直接回應了百姓們的敏感訴求、跳進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