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
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
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
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
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悽清冷
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
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
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
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