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的一戰,最終在天啟三十七年徹底爆發。
那是臨近關外漠北的十番縣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乾旱。
老百姓顆粒無收,每日端著盆子立在裂著巨大裂痕的土地上跪拜,徒勞無功的想要祈求神明多一點憐憫,能夠給他們多一點生的希望。
然而,天上的神祗並沒有寬厚的對待他們,只是讓冉冉烈日繼續烘烤著這片貧瘠而荒涼的土地。
凡人不能夠逆轉&l;天意&r;。
無知的平頭百姓也只能在這時,將希望寄託在他們的真龍天子身上。
他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也是唯一能夠幫助到他們的人。
但是天子似乎總是很忙,也為這此事掉落了許多長發,只因糾結於,是花點銀子給老百姓吃飯,還是將後殿再修的大氣一些。
天子以為,大堰的經濟狀況之所以不好,就是人太多了。
一個碗裡的大米,兩個人分和二十個人分肯定是不一樣的。若是死上那麼幾個,剩下的人不就都能吃飽飯了。
如今大旱之年,老天爺不肯開恩,足可見也是這麼個意思。只要有女人在,還愁缺了人口不成。
所以他摳著殘留在牙上的肉末,下了一道聖旨。
&l;天降旱災,乃橫禍,朕雖痛心,卻礙於天命難為,不可亂改。四方龍王不肯降雨,爾等便該虔心祈禱,需知心誠則靈。
羽環殿閒置多年,內裡早已腐朽。此乃我大堰門面,更改精修。著三日後禮正司進宮重修,務必華美,壯我國威。&l;
大災之年,拿著國庫的銀子去新修殿宇,卻不肯拿出半兩銀子救濟百姓。
虔心祈禱?這是讓老百姓跪在土地上等雨來嗎?
作為一國之主,這等聖旨實在讓人憤怒而寒心。
這期間朝中文臣所有勸諫悉數被駁回,多少大臣磕破了腦袋也沒能轉變上位者的心意。
一時之間,真可謂朱門酒肉,不問路旁凍骨。
骨瘦如柴的百姓這時才醒悟,這等朝廷,這等昏庸無道的君王早已不能撐起他們的天下。
起義,順理成章。
漠北的大旱,也適時冠上了君主無道,天降橫災的名號。
關外揭竿而起,有志之士皆投到寧初一麾下。
一場戰事就此拉開。
寧初二端著做好的白麵饃饃走到軍帳時,帳內的幾個副將尚在同寧初一討論著什麼。
行軍布陣的圖紙在他們手中畫出許多路線,精細而縝密,看見她進來都和善的笑笑。
她逐一回以微笑,然後安靜的坐在帳內一角,幫將士們縫補破損的衣物。
這些人都是自己父親當年的舊部,年長一些的,都已經年過五旬。
然而那一身精壯的肌肉和矍鑠的精氣神,卻是年輕小夥子都自嘆不如的。
他們跟著嶽深一起出生入死,打心裡膜拜這位深謀遠慮的將軍。
寧初二對他們亦然是尊敬的。
過慣了京城腳下簡樸到安逸的生活,真正到了關外,真正感受到金戈鐵馬以及苦難百姓的擁戴時她才發現,什麼才是一個軍隊該有的樣子。
在這兩年間。
她沒有見過連十九一面,甚至連一封簡短的書信也沒有一封。唯一知道的訊息也只是在探子回報時,聽到一些連家的近況。
他們還是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劉凌對他們的態度也越發倚重。
只是連家同皇室的婚訊一直沒有傳來。
有的人說,這是程元縣主自請延後婚期的。也有的人說,皇家爆出了一件驚天醜聞,程元即便是想嫁,連家也不一定肯收,事情也就這麼一直拖著。
聽到這些時,寧初二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