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弄清楚月球遺址才是當務之急,其它事情,以後再說。”
“這第一本日記上,記錄的都是家園號移民飛船在宇宙間航行的事情,研究價值或許有一些,但是和月球遺蹟毫無關係。”
“看看後面幾本,找找看,有沒有月球基地建設的內容。”
“找到了,從第143本開始,後面的日記,記錄的都是月球基地的內容,從選址,建設,到維護都有,很多咱們先前弄不懂的東西,都可以在日記裡找出答案。”
翻譯處理這幾百本金屬日記,是一個曠日持久的大工程,李翔可沒有時間陪著這些專家教授在那裡仔細討論。他控制著機器人,將所有的金屬日記逐頁掃描歸檔,傳輸回地球,而後將日記原本裝進一個箱子裡面,等嫦娥返航的時候,看看能不能運回地球。這些日記畢竟是數萬年前的古物,作者又是一臺覺醒了自我意識的機器人,足夠資格放進博物館了。至於機器人4299,李翔沒有去動它,一臺計算核心和儲存核心皆已損壞的機器人,已經沒有了修復的可能,就讓它在這裡靜靜地沉睡吧。
離開機器人廢墟,對遺址地下二層的探索徹底結束,收穫確實有一些,驚喜也不少,但是距離最初的期待,總是少了一些什麼。
整理一下心情,李翔控制著機器人,踏上了前往地下三層的通道。按照文字提示,地下三層是能源層,整個月球基地的裝置和武器使用的能源大多來源於這一層。通道開啟,綠色光芒承載著兩臺機器人高速下降,一直降落了幾十秒鐘還沒有到達第三層地面,看來第三層和第二層之間的隔層相當之厚,至少有上百米。仔細想想這也很正常,能源層要提供整個基地的電力供給,內部必然安裝了聚變堆、裂變堆之類的發電裝置,就算滄瀾人的科技水平再高,時間長了,這些裝置也難免發生故障,產生危險。隔離層做的厚一些,也能隔絕危險,確保生活層的安全。
高速下降一分鐘後,兩臺機器人終於降落到了地面上。在機器人的腳下,依舊是三個圈,分別通往一二四層,除了第四層核心層需要特殊許可權才能前往,其它兩層的傳送通道皆呈現出綠色可用狀態。
李翔控制機器人向四周看去,這是一個面積超過一千平,高度超過50米的巨大空間。地面、天花板和四周牆壁,皆呈現出乳白色,散發著濛濛白光,也不知裝修時使用的是何種材質。在大廳四個角上,各安裝了一個圓球形狀的裝置,直徑超過40米,頂天立地的,體積非常的龐大。在圓球裝置四周,安裝著一些監控和控制裝置,無數的管線從四個圓球裝置之內延伸出來,連線到控制裝置或四周的牆壁、地面或天花板上,並深入其中,密密麻麻的,讓人看了眼暈。在四周牆壁上,還開闢著若干三四米高的小門,上面用滄瀾語標註著原材料的名稱和輻射標識,看樣子應該是儲存放射性物質的倉庫。
“這是什麼裝置,核聚變發電站嗎,怎麼沒看到熱能轉換裝備?”
“我也不清楚,走過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人類發明的核電裝置,不管是裂變堆,還是聚變堆,要發電就離不開燒熱水,往往熱量傳導和發電裝置的體積,比核反應堆本體還要來的大。此處大廳內的核發電裝置,顯然和人類使用的核電裝置完全不同,並沒有燒開水和水蒸氣發電那些附屬設施。
大廳內的四臺核電設施,只有一臺處在工作狀態,發出低沉的轟鳴聲,監控儀表上閃爍著滄瀾數字。其它三臺裝置都處在關閉狀態,不知道是損壞了,還是為了節能關閉了。
兩臺機器人走到那臺工作狀態的核電裝置面前,對著控制面板,研究了一番,總算弄懂了一些東西。
“李總,這個面板上顯示了一些什麼東西,你給大家翻譯翻譯。”
“顯示的內容很簡單,翻譯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