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戰神崛起欲橫掃河北,張耳心癢欲報仇雪恥
之前劉邦只是想著能和西魏結成長久的盟友,這下可好,直接變成漢之郡縣。
不過以一國之力同時對付趙、代、燕、西楚還有一個多變的齊,一國打五國,這不亞於當年秦始皇東出統一天下的氣勢,
這讓劉邦大有氣吞山河之感的同時,也倍感壓力。
劉邦沒有把握,一國對付多國,心中的漣漪,久久難以平復。
雖然擁有始皇之資,然漢軍的強悍尚不如楚,直接被楚打的元氣大傷,是否可如秦那般橫掃天下,劉邦心中漣漪一波又一波。
漢軍經過韓信的重申軍法,戰力似乎和以前不同,
但能否打贏楚尚且不知,直接一國對多國,這可不是玩笑。
可以說是不自量力,也可以說這是對自身新的認識,如果玩不好,多國聯合起來,那麼漢能否龜縮在關中尚且不知。
面對這種大事,劉邦還是習慣性的詢問張良。
張良沒有正面回答,“臣曾與大王下邑畫策,曾言彭越、黥布、韓信,有此三日內楚可破,今黥布已反楚,韓信已定魏,彭越已動身南下,楚優勢漸失;
燕王臧荼,殺主自立,無心南征,更恐懼項王責難,燕國不足慮;
趙王唯李左車、陳餘二人可用,不及大王麾下人才濟濟;
齊田橫本反楚,可齊人多變,不排除亞父(范增)連齊抗漢,漢可先連之,如不從漢可再伐之。
西楚,南面要御黥布,北面要防齊,西面與漢,可謂自顧不暇,難以分身救助……”
張良將天下諸侯一一分析,隨著張良的分析,劉邦心中漸漸敞亮,看似是一國對五國,實則沒那麼可怕。
淮南諸侯,除卻黥布外,衡山王和臨江王不在張良的分析之內,此二王較為中立,也不足為慮,在張良的尋思中,漢遣一大將即可平定。
衡山王和臨江王二人中,張良又對衡山王多少有點了解,吳芮此人能力不弱,只是項羽分封時已經考慮過這一點。
考慮到吳芮可能會做大,才將其遷到衡山郡。
魚兒離開水源,本身就已經受到極大的自身考驗,
而且也考慮到吳芮和漢的微妙關係,這和吳芮的大將梅鋗有莫大關係,
故而看似分析五國,實則將天下的形式皆分析在內。
劉邦的眼神變得堅毅,不再閃爍不定,道,“回傳韓信,寡人會如數發兵增援。”
言至於此,劉邦的眼神看向群臣、諸將,在張蒼和張耳二人身上多停留片刻,“恆山郡守張蒼,若選將點兵,與恆山王一同助韓信伐趙。”
其實在劉邦尚未看向張耳時,張耳聽聞韓信要伐趙,他已經顯得很激動,在會議未開之前,他早已找過劉邦。
向劉邦請命,要求隨韓信去征伐陳餘,聽到要伐趙的訊息,張耳激動的一夜未眠,自國破之後張耳無不想念為王的日子。
張耳便召集甘公、貫高、趙午等一起商議,說韓信已定魏,準備伐趙,他與陳餘之間的恩怨,想自己去了解,不知該怎麼辦,向幾個老臣徵求意見。
甘公善星術,也夜觀天象,覺得趙地將有戰事,漢王一定會同意韓信的增兵,討伐趙地,此時的確是恆山王張耳報仇雪恥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就會後悔終身。
貫高和趙午也一直建議張耳當立刻向漢王請命,主動請纓,願率所有恆山兵馬去助韓信。
說得通俗點就是主動向漢王請戰,願為先鋒入趙地,為漢軍開路。
張耳很興奮,於是天不亮就向漢王的滎陽宮出發,準備向劉邦請命。
在殿外默默的等著,等著劉邦起身出發,第一時間向劉邦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