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薄昭慕石奮激勵薄姬尋侍寢,薄姬清靜無為反見漢王
薄姬?這話讓寺人(多以閹人充任的近侍小臣)有點發懵,心想這後宮內有叫薄姬的嗎?
不過這話他可不敢說,漢王面前,他一個寺人很容易被其他的人換掉。
漢王雖然寬厚,但寺人間的爭寵還是有的,他們這些寺人很小就開始在後宮內侍候主子。
還沒見過如劉邦這麼寬仁的王,不過他們很少見過劉邦發怒,那是因為他們很少能參與到前殿來。
沒機會參政。
前殿的一些雜活,傳遞資訊等,一般是由中涓、舍人、謁者等,言歸正傳,這名寺人發愣。
後面聽候差遣的侍女中有一人立刻提醒,“織室中薄姬。”
這名寺人很感激的看一眼這侍女,立刻道,“大王稍後,奴立刻去令薄姬洗漱以待大王。”
劉邦點點頭,今日聽到管夫人和趙子兒之言,才想起那個幾乎被他遺忘的女子。
依稀記得當時自己入織室中,見其有姿色,詔內後宮,歲餘不得幸,自漢二月九月虜魏,至今約一歲倆月(漢二年潤九月)。
長時間劉邦都是和戚姬在一起,別說是薄姬,即便是呂雉,他只是模糊的記得早年的容顏,如今是何模樣,難以想象。
劉邦思緒飄飛,後宮內有一處角落卻是喜氣洋洋。
“大王要來?”一身隨意打扮的薄姬有些詫異,手忙腳亂的開始收拾。
由於長時間不得幸,薄姬早已放棄如何親近劉邦,早年還想著如何博取富貴,但久而久之,薄姬心灰意冷,不再奢望。
其弟薄昭常來看薄姬,不斷鼓勵和催促其姊想辦法獲得侍寢的機會,即便不能生個一兒半女,但只要能侍寢,獲得一個名分,就能使得薄家踏入政治舞臺。
在這點上薄昭常常羨慕石奮,其因為其姊石姬而為中涓,能受書謁(遞送名帖,相當於後世的簡歷,傳達君王之意)。
這個職位看似不大,但卻至關重要,非親信之人而不用。
不僅如此,石奮其家還能徙入長安中戚里,皆以姊為美人故也。
現在的薄昭沒有任何官職,他曾經想著靠自己在漢國謀個一官半職,隨時時間的退役,他越加覺得憑一己之力謀求職務好難。
劉邦身邊的能人實在太多,這個時候薄昭就把謀求仕途之路放在其姊薄姬身上。
天天盼著薄姬能得到劉邦的寵幸,從而獲得一個名分,他薄昭也能因此如石奮那樣從一箇中涓開始做起。
人總是要有個事情做,更希望因此能拜託貧窮走上富貴,那麼他就想法去打通後宮的寺人,希望寺人能常在劉邦說說薄姬的好話。
無奈劉邦很少能激起這位魏豹後宮的姬妾,隨後薄昭能拿出的錢財越來越少。
其姊不得寵,就沒有賞賜和收入,就越窮,越窮越交不起小費,就越無人給薄姬在劉邦面前說幾句。
這似乎是個死迴圈,久而久之,連寺人都忘記有薄姬這個人,薄姬沒有因此頹廢,反而開始學著看書。
在這期間王宮內的一些竹簡漸漸被薄姬通讀,其他姬妾在學習歌舞,在學習烹飪美食,薄姬則讀書。
久而久之,薄姬愛上老莊的思想,守靜無為,清心寡慾,讓薄姬在心靈上找到知己。
後宮的寂寥生活似乎一下見到光,薄姬的性情開始向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的道家思想趨近。
見其姊如此無為,每天清心寡慾,薄昭更加著急,為此常勸薄姬勿讀無用之書,被薄姬狠狠的批評一番,令薄昭每日讀《道德經》《逍遙遊》等。
故而這種氛圍也使得薄姬居住之處,上下皆輕鬆無比,沒有勾心鬥角的煩惱,於是侍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