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欲得天下,伐楚不過初步耳
聲音雖然不大,但話語中所隱含的憂慮,還有熟悉的音調,項它聽得出那是令尹項伯的聲音。
繁星點點,那眨眼睛的星辰似乎要對項伯說些什麼。
項伯抬頭看凝視星空,只聽公杲說道,“令尹,接下來如何做?末將可引兵去追。”
將眼神從星空中抽回,“回西箭樓。”
回到箭樓時,項伯心情比較低落,心頭蒙上如同忽然遮月的烏雲。
烏雲遮月,但月還在,令人著迷的夜並非月夜,而是烏雲散去的皓月之夜。
回到箭樓,項伯居然接到張良欲見他的訊息,地點自然不會在箭樓之上。
西城門外的一處茅屋旁,項伯非常意外的見到張良。
二人十數月後再見,心中各有感慨,竟一時間無言以對,短暫的沉默後,張良率先打破沉默,“彭城將破,為當年救命之恩,良特來相告,望速速離去。”
張良沒有言其從漢,更沒多餘的話,只是表達此乃報答當年救命之恩。
項伯心中微暖,“吾昔年殺人幸子房收留,霸上入營相助,不過報恩萬分之一耳,何談救命之恩,子房言重……”
客氣話,項伯沒有辦法再說下去,話鋒陡轉,“吾為楚令尹,逃之不義,為之奈何,可有計教吾?”
張良道,“彭城守兵可當數十萬諸侯兵否?”
項伯非常誠實的搖頭,“不抵……”
張良又道,“昔日,漢王兵弱且無背項王之意,尚且請罪於鴻門,如今項王不在彭城無法及時請罪,況且今則不同,漢王以項王放殺義帝之賊命討伐,此為義兵伐楚,各路諸侯響應,城不破,項王不自罪於天下,諸侯豈肯退兵……”
項伯聽出張良之意,此次劉邦伐楚並非報鴻門之私怨,乃伐項王放殺義帝之罪,如此之說,止兵絕無可能,但緩兵之計尚可思慮。
項伯直接開口道,“項王並未殺義帝,乃義帝之為太過損楚,欲聯趙、齊滅西楚而分其地,此乃滅國之謀,項王豈會坐以待斃,故而命昔日大將警示下義帝,為帝著當鎮撫各路諸侯,而非因偏見而滅人國,不料警示超出預料……”
說到這裡項伯儘量為項羽找一個很好的洗白言辭,殊不知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反而再承認項羽不義之舉。
項伯想傳達的意思是義帝不義在前,而非項羽不仁,此謀劃滅國之人即便為義帝,豈能縱容。
張良明白項伯之意,也是直擊要塞,“既有誤會,當使楚漢二王面解也,如能做足誠意,以待二王和解,彭城之危或可解。”
“誠意?”項伯不是很明白,眼眸中盡是疑惑,還在等待張良再說下去。
張良卻道,“良已為漢臣,只能言至於此。”
臨走時,張良又拿出一竹筒,並示意看完焚燒。
看著張良等人消失在黑夜中,獨留項伯一人呆呆戰在那裡好久,不遠處的甲士遠遠的看著。
那臉上同樣有厭戰情緒,似乎這場戰鬥會奪其他們幸福的生活。
走在黑夜中的張良其實也不猜不透這楚漢之爭的結局。
張良對項羽沒好感,有怨,甚至有恨,恨其殺韓成,毀其復韓之夢,故韓王成一死,他立刻入關從漢,心中有著一念,即為助漢伐楚,以告慰韓王成在天之靈。
然伐楚的結局到底如何,是真的破城後毀其宮殿,滅楚社稷,張良不知道,但他知道劉邦乃能容納之人,滅秦而不殺子嬰即是此證。
此次伐楚是令楚臣服於漢,如同西魏、殷、河南、韓那樣臣服而國存,還是滅楚分其地。
其中玄機,張良並非未看透,乃不忍直視那殘酷的結局。
韓王成死時,張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