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收編孟海公和徐圓朗的人馬,留下部將範願以及一部分士兵守衛曹州,然後率領其餘人馬去援救王世充。
一路走到滑州,王世充的行臺僕射韓洪開啟城門迎接。
之後,竇建德一路進逼元州、梁州、管州、滎陽,都打下了,聚集在滎陽。
李世民聽聞到手沒多久的滎陽被竇建德攻破,立刻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對策。
「如今夏軍來援救洛陽,諸位可有什麼良策?」
長孫無忌說道:「洛陽已經猶如一隻困獸,只要再拖延一些時間,洛陽就不攻自破。
「竇建德的夏軍原本就驍勇彪悍,此次又收歸了孟海公和徐圓朗的軍隊,兵力大增,不可小覷。
「他們來勢洶洶,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商議出一個穩妥的計策,方能行動……」
第569章 戰果誘人
竇建德到達滎陽後,就派使者去唐軍營地,遊說李世民撤兵,放棄對洛陽的包圍。
結果,李世民扣下了使者,不予理會。
數日未見使者歸來,又打聽到使者被李世民扣押的訊息,竇建德心中氣憤,燃起了熊熊的鬥志。
他率領十餘萬將士進逼虎牢關,對外宣稱有三十多萬人,於虎牢關東面的河岸平原駐紮,然後修築營壘。
並派人想辦法潛進洛陽,向王世充報信,欲讓王世充與他裡應外合,夾擊唐軍。
對於夏軍的來勢洶洶,李世民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對策。
李元吉率先說道:「雖說我們孤立了洛陽,但洛陽的防守依然嚴密,我們晝夜不停地攻打洛陽,十餘日都沒有攻下。
「如今王世充的外援又到了,且夏軍有三十多萬兵馬,而我們只有十萬人,兵力懸殊,不可能打得過。
「不如我們撤兵回長安吧,反正我們也攻下了不少城池,也算是有所收穫。」
接下來,劉德威、謝叔方等齊王府將領都附和了李元吉的提議。
屈突通等其他多數將領也贊成了撤兵。
但以李世勣為首的多名猛將卻提出了反對:「我們已經切斷了洛陽的糧食供給,且牢牢地包圍了洛陽,只要再多一些時日,洛陽自然會落入囊中。
「只差最後一步就能得到勝利,為何要放棄?」
就在不久前,王世充的兒子,也就是太子王玄應押送糧草趕回洛陽,被馬軍副總管李君羨截擊,李君羨俘獲了王玄應的糧草和軍隊。
王玄應在親衛兵的掩護下,隻身逃走,洛陽因此雪上加霜。
「但鄭軍現在有夏軍的援助,我們等不到勝利的那一刻。」謝叔方反駁。
「如何等不到?」郭孝恪爭辯道:「洛陽城雖然堅固,但鄭軍人心已散,王世充已經到了窮途末路,轉眼就會投降。
「為今之計,我們應當據虎牢之險,伺機而動,阻止夏軍前進救援洛陽。」
李世勣也跟著說道:「如果我們撤兵,夏軍運送的糧草就會進入洛陽。
「王世充緩過氣來,重整旗鼓,往後我們再想攻打,就難上加難,統一天下也遙遙無期。
「所以,我們應該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困洛陽,深溝高壘。若是王世充出兵,我們謹慎應戰。
「同時由元帥率領精銳進攻虎牢關,只要我們拿下虎牢關,我們就能以逸待勞,攻破夏軍。
「屆時王世充得不到救援,自然會向我們投降。」
「說得那麼好聽。」李元吉鄙夷地看向李世勣:「別忘了,對方有三十萬人,我們只有十萬人,分去一部分兵力圍攻洛陽,去攻打竇建德的兵力就更少了。
「這樣少的兵力,如何能打得過夏軍?」
頓了一下,他又強調道:「這一次,竇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