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信大臣名臣程能因為坐縱程德玄私販竹林不告,貶為將作監丞。
還有一個人,呂端,他曾為趙延美親信喬璉請託執事,更悲催,不但安置於商州,還給他戴上重枷,一千多里的路走到商州去。
呂端的不算,那是沾到了趙延美,其他則是趙二對官場風氣的重視。
但莫要忘記了,在這些良政的背後,還有一個人,盧多遜。
若無候仁寶,或者真能重新對盧多遜審視。
宋遼再次交戰。
雁門關大敗後,遼景宗大怒,但這次報復來得有些慢,直到冬月。
之所以如此,因為契丹的兵力與兵制造成的結果。
宋朝兵制說複雜也不復雜,禁廂兵制度,將節度使實權拿掉之後,禁軍輪戍,廂兵完全成為輔助兵種,押運兩稅,修橋鋪路,看管牢城……
然而隨著宋朝疆域擴大,戰爭規模變大,禁軍輪戍制度滿足不了要求,於是各地又出現了鄉兵,蕃兵,土兵,以及壯丁、弓箭手等兵種或變相的兵役。
契丹兵制說簡單也複雜,核心力量就是斡魯朵制度,其次是各以常駐兵,以及大戰來臨,從各部族抽調的臨時兵力。
斡魯朵主要散於中上京一帶,各地常駐兵力又分為五大戰區,燕雲戰區,以漢兵為主,隨著宋遼局勢惡化,它變得越來越重要。
西北招撫司,主要是對付烏古、敵烈以韃靼人的,這些部族時叛時服,戰事不斷,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震懾。
西南路都招撫司,主要是對付党項的,現在它還不大重要,主要是看管大同軍。
東京統軍司,防禦高麗,大約有一萬多名駐兵,
還有看管東北生女真,這支軍隊分為兩處,黃龍府與鹹州。黃龍府廢后改為通州。這支兵力不多,大約五六千兵馬。
這些兵力合在一起,不超過三十萬兵馬。
但契丹人人皆兵,從理論上又可以立即籌得一百多萬兵馬,如後來完顏阿骨打崛起,遼國拼命了,先後幾乎聚集了近百萬兵馬惡鬥。
然而這僅是一種理論,若真是人人皆兵,龐大的供給費用,不要說是遼國,就是宋朝也會被拖垮而亡國。
雁門關大敗,遼景宗看到想報復宋朝十萬兵馬是不足了,於是徵調了二十萬兵馬。
這幾乎是契丹攻打宋朝兵力的極限,所以運作起來十分困難,一直拖到冬月,二十萬兵馬才集結起來,從幽州出發,直直趨瓦橋關。
並且二十萬大軍裡還有名將耶律休哥,一時間河北上空陰雲密佈。(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八章 想家的人(下)
戰爭首先在瓦橋關前線龍猛堤打響,宋將荊嗣手下只有近千兵馬,不敵,但居然讓他平安逃回瓦橋關。
同時崔彥進與米信等部先後到達,隔水相望,然而不能進關。
這時城中一員勇將叫張師的自告奮勇站出來,想將契丹大軍衝散,好使崔彥進等人進城。
張師很勇敢,然而另外一個人更勇敢,看到張師帶著手下在大軍中如若無人之敵,耶律休哥親自上馬,撲入陣中,將張師斬到馬下。
然而讓人歎服的是主將雖死,可張師手下不慌不忙,從容應戰,成功退回瓦橋關,沒有全軍覆沒。
耶律休哥沒有攻關,而是看著崔彥進等人的大軍。
他發現了宋軍一個缺點,各路兵馬援瓦橋關而來,臨時聚集,並無統一的指揮部署,於是決定親率精騎突襲。第二天耶律休哥帶著鐵騎渡河猛攻,此時宋軍各部相互獨立,又是猝不及防,面對耶律休哥的突擊,沒能很好組織陣型,各部只好做簡單的相互掩護以求自保,且戰且退。一直將宋軍趕到莫州,斬首上萬,生擒數名宋將。
遼景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