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建築,契股反而進一步稀釋。
七百多萬緡契股中,衙內佔的還是最多的一部分,基本就到此了,以後還有一些建設,河南與河洲還有兩片空宅地,特別是河洲那處空洲地,這要等兩三年後才能開發,那時宋朝會更加繁榮,人口也會更多,否則價太高,賣不出去,更不要指望賺錢了。河南也有一塊,但這兩者不會擴股,會以合適的價格先空手套白狼再建設。不但不會擴股,相反的其利潤交給兩個書院,增加書院的契股。衙內的契股以後只有減少的份,然而隨著南唐收回來,國家更加繁榮,收益會增加。
其次就是平民百姓與中小商賈的契股,本來應當是他們最多的,去年衙內的擴股是他們的,一正一負之間,反不及衙內的契股多。以後會增加一點,那就是一些作坊的契股,不過增加得不會太多。並且這少量契股會以內部股份的名義發給新工人。
同時書院契股漸漸多起來,這是必須的,有了人才才有了一切,而且書院學子的研究是反哺給河洲的。
私人當中宋九這個契股是龐然大物。
然而也不算多,現在契股增加了,收益比漸漸下降,才開始幾乎是一比一,現在漸漸不足二比一,宋九要承擔幾十萬緡的各種稅務,所剩下來的並不多,連研究都不夠。若不是海外貿易倒貼,宋九早就破產。
除了宋九,原來的六大契股,趙匡義兄弟的,符家兄弟的,高家的,石家的,全部撤了出去。餘下的只有潘氏兄弟契股最多,此時潘家兄弟持股經過數次擴充後幾乎達到了近七萬緡契股,每年分紅在三萬緡左右。
上交的就是這部分契股。
宋九將一百四十萬緡契股交給朝廷,它暫時不會給朝廷帶來多少錢帛,只能勉強將以前的稅務交齊,餘下的會剩一些,但不會太多。不過自明年四月底開始,每年會增加二十萬緡契股,一直到三百萬緡契股滿額為止。以後河洲更加繁榮,稅務會越交越多,不過分紅也越來越多,基本上有一百二十萬緡契股就能將所有宋九原先承擔的稅務補上。餘下的可以收益了,是歸三司或者內藏庫,由朝廷扯皮去。
下剩的四十萬緡契股當成研發資金。
若按宋九現在的研究費用,肯定不足的,不過費用高就高在幾個爐子上,爐子一動,相關的裝置一些要隨之變動,但現在變動頻繁的只有反射爐,其他幾個爐子還會動,動的頻率不大,此外宋九還有另外一個巨大的開支,那就是各大農場的倒貼。這個農場也快到期了,以後也許會保留,不過沒有這麼多,或者有這麼多,但不會這麼大,作用就是修正農業知識中一些認識的不足,完善農學。因此研究費用會越來越少,但分紅會隨之越來越多,暫時宋九沒有完全放手,不夠的宋九會補貼,以後能自保或者節餘了、,也就與宋九沒有任何經濟來往了。
這時書院才能說真正會漸漸擺脫宋九的烙印。
四十萬緡契股一直到河洲五十年期限結束,以後還會有,保留一些產業交給書院派人經營,讓它實現自給自足。
潘家的契股讓潘氏兄弟交出來,不是給朝廷,而是用做書院研究費用,暫時這幾年缺口太大,用潘氏兄弟契股分紅彌補一點,以防宋家的資產補貼不足。以後研究費用漸漸能保平時,同樣也交給朝廷,這樣一來,朝廷所佔的契股能勉強達到百分之三十。
宋九說完,趙匡胤十分不悅地喝道:“宋九,你置朕於何地!”(未完待續。。)
第三百十一章 同病相憐(上)
也不知趙匡胤是真動怒還是惺惺作態,但這是宋九好心,宋九也不怕,大聲說道:“陛下,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書院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因此它不能成為微臣養名養恩的所在。若想書院成為朝廷的書院,必須洗去微臣的烙印,雖然微臣辭去書院先生職位,然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