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相當虛弱。
“我是幾十年前來到馬來西亞討生活的,一直拿的都是咱們中國護照,我們在大馬的華人同胞,大都聰明能幹,城市勤懇,比起那些懶惰而且低劣的馬來人自然容易積累家財,可是那些暴徒自己窮困絲毫不想想自己的原因,更不願意上進,反而指責我們華人侵奪他們的財產,想要用經濟壓迫他們,所以他們這麼多年來一有什麼事情就賴到我們頭上,殺一殺搶一搶,都形成習慣了。我是看透了,在大馬,那群馬來人根本沒有把我們當成與他們一樣的人,而是當成了他們隨時可以剪羊毛的綿羊,覺得我們良善可欺!”
採訪過了這位劉先生之後,演播室中再度開始了科普性的內容。一如之前介紹大馬華人的歷史淵源,演播室裡有來了兩位磚家叫獸,繼續開始點評和向觀眾講解。
來自國際關係學院的一位專家學者侃侃而談道:“造成馬來西亞種族問題不斷激化而且沒有解決希望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些政治制度和歷史淵源。首先我們說政治制度,幾個詞彙被我們屢屢提到那就是固打製(〃a)和土著(bumiputra)優惠。與泰國、越南等國家不太一樣,馬來西亞是一個明顯的移民國家,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是類似的。這個國家中,馬來人佔到多數,但不是絕對多數,大約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華人是第二大族群,比例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第三大族群則是印度裔,大約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六七的樣子。這三大族裔都不是馬來亞和北婆羅洲的原著居民,都是後來移民過來的。剩餘的一部分人口,才是當地的原住人民,如馬來亞的塞芒人(矮黑人)、東馬的卡達山人、伊班人等等。
所謂固打製,也就是固定額度的制度,涉及大學學位固打製、獎學金固打製、土著房屋固打製、公共工程固打製等等,而固打製的主要受益物件就是bumiputra,而bumiputra中的絕大多數就是馬來族,一個多數族裔。我們且不討論在公義上固打製的合理性問題,在很多國家都會有一些對於少數民族的扶持政策,比如我國也有在計劃生育、教育等方面的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我國無固打製,優惠不定宏觀量),但馬來西亞的情況相反,是多數民族用這樣一種政策手段,等於壓迫其他少數民族,剝削他們的利益,簡直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電視機前的觀眾這也是第一次聽說到有這樣的事情,勤勞工作不能絕對致富,努力讀書卻不一定能夠上學,跟國內的資源所限情況不同,馬來西亞這個完全是自己作死的節奏。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國內民眾覺得沒法念書,很難發財有客觀性的環境問題,但至少資源不足,國家也沒有餘力。可在馬來西亞卻有如此不公平的東西存在,同胞們先天就似乎是那裡的二等民族一樣,不由喚醒了國人對當年解放前,洋人在國內作威作福等等聯想,都是義憤填膺。
又一位專家開始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馬來西亞現在其實是一個後殖民化的國家社會,英國殖民統治者對於這個國家的遺毒是深刻的,當年他們為了更好地控制馬來亞,最大程度地攫取非法利益,對當地的三大民族進行了分而治之的手段,限制馬來人從事政治和管理等事務,華人主要從事商業等經濟活動,而印度人則進入種植園割膠,職業上就分化三個族群,並且屢屢挑動族群之間的衝突和矛盾,營造對立氣氛,而這個時候作為高高在上的殖民者,就可以出面做和事佬,解決他們自己製造的禍端,反而讓當地人民感覺是英國殖民統治者施恩。
即便是殖民統治結束後,這樣的事情還在繼續上演,因為族群對立和分化,馬來西亞又不得不常常求助於英國政府,從防務、經濟、政治等多方面,英國保留了對馬來西亞的影響力。而在大馬建國的初期,由於華人沒有形成一股穩定而統一的政治力量,所以吃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