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時間緊,任務重。
現在最為迫切的是要保證大家可以儘快將小麥收割回來。
怎麼在人手減少的情況下,依然不耽擱收割小麥的效率?
阮青青想到了割麥神器——麥釤。
麥釤是由竹編、繩索、刀片和手把組成。
竹編上部為圓形,中間用細竹篾或白藤編成網狀花眼,狀如簸箕而稍大,高約三尺,起收攬麥杆的作用。下部寬約兩尺,齊頭,箕口處用薄木板鑲頭安裝釤刀。
釤刀是一個二尺多長的鋒利薄溜的刀片,可以自由拆裝。
把手由約有一米長的木柄以及木柄尾部的一短橫木組成。
箕口兩端一端裝木柄,一端繫繩子,繩子末端有一環狀物,便於手拉。
用麥釤割麥子的動作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掄——將釤子置身右側,雙手持釤子(右手握把,左手拉繩)用力向左掄,釤子呈弧線依次將麥子割下,割下的麥子倒在竹筐裡。釤子掄到身體左側時“剎車”,將割下的麥子騰空,再開始第二次掄,以此類推。
保守估計,它比用鐮刀割麥可提高5倍以上的工效。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點,沒有鐮刀輕便,需要力氣稍微大點的青壯年來操作,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釤子掄到身體左側時“剎車”不及時很容易傷到大腿,嚴重時腿斷骨折也是有的。
“爹,我想到了一種快速收割麥子的工具。我先去找燕大伯,請他幫忙做出來,然後給大家試試。”一想到這裡,阮青青便迫不及待地想把這麥釤做出來。
“如果真的能提高割麥子的速度,對現在的我們而言確實是件大好事!這樣吧!索性我暫時也沒有什麼著急的事,我跟你一塊兒去吧!”
燕曲風瞧見阮青青當場畫下來的圖案,“你這個東西做起來不難,難的是這裡要安裝的兩尺長的刀片不好搞到。現在正值打仗時期,鐵器更為緊張。”
“關於刀片,我去找傅大人他們想想辦法。之前傅大人就跟我說過,要我們保證畝產量,有困難可以去找他。燕大伯,這個麥釤你可以先幫忙做出二十來份麼?”
燕曲風指了指圖紙,“做二十份沒問題!不過既然是趕時間,這竹編部分你還是讓你爺爺來做,速度會更快點。我擅長的是木工,竹編這一塊火候還是有所欠缺,不及你爺爺他們良多。”
“好,我待會兒去跟我爺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