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燕大伯,我這裡還有個插秧機,你看能不能做出來。”
商量好麥釤的製作,阮青青把腦子裡想到的華夏廣西65-2型水稻插秧機的大概模型給畫了出來。
廣西65-2型水稻插秧機是人力夾式水稻插秧機,主要用於水稻裸根秧苗的栽插。它體型小,重量輕。一臺機子淨重24公斤,其外形尺寸長34寸、寬39寸、高227分。一個人就能揹著走,平原山地都適合使用。
兩人一機,一天可插秧4~5畝田,最重要的是漏苗、傷苗、勾苗率都極低,均勻度合率高。結構不復雜,容易掌握。
“燕大伯,這種插秧機是鐵木結構,分為機架、秧門板、秧箱、秧箱移動機構、壓秧板及深淺調節板 等7大部分組成。
其中機架是鐵木結構, 由船底(木結構) 和支架 (管套裝拆式) 組成。
船底是工作過程的滑 行面,具有載重和平土作用,支架用以裝配秧夾架、秧門板、秧箱移動機構等元件,它由前後橫樑,左右斜撐和滾輪架組成,並由四個連線板與船底連線。前橫樑上的方向操縱桿,用以操縱機子的前進方向。
秧夾架是由曲軸搖臂、分插秧操縱桿、秧夾板、秧夾、開關機構等主要構件組成。
透過分插秧操縱桿、開關機構等控制秧夾在工作過程中的啟閉運動操縱桿上端有曲軸與機架相連線,兩側的搖臂滑槽卡在搖臂滾輪上,工作時前後擺動,使秧夾依照“7 ” 形的軌跡運動,往復不斷地進行分擂秧工作。
秧門板,板上開有6個秧門,上部裝有秧門調節片 以調節喇叭形缺口的大小。工作時, 它強使秧苗清楚地分開,以保證分秧的均勻度。
安裝時,把秧門板連線鐵放在機架左右斜撐連線座的位置,穿上螺釘,擰緊螺母時注意放調節墊片, 兩面加放兩分厚的墊圈。
秧箱是由弧形底板、側板、攔秧杆、攔秧杆支柱、滑板、墊鐵等構件組成。
工作時,用它裝好秧苗,將其背面墊鐵卡入秧箱移動杆卡耳,滑板放在滾輪架上,由移動機構帶動左右移動,完成橫向送秧,由壓秧板、機子的振動、秧苗移動等作用,使秧苗沿弧形底板下滑,完成縱向送秧,這樣供秧夾連續取秧。
箱移動機構是裝在機架後梁上。工作時依靠秧夾架下插的衝力作用,透過擺杆、連桿、滑板、棘齒、齒條和移動杆等的聯動作用,帶動秧箱左右往復間歇移動(其中靠棘齒與左右換向板的碰撞達到換向 ),使熱夾在固定位置上均勻取秧。”
燕曲風以及旁邊的燕澤辰對照著圖聽阮青青講解,他們都聽得很認真。
聽完阮青青的講解,燕曲風凝眉道:“這個機子做起來要花費點功夫,我甚至可以全部用木頭來做,但是一些易磨損的零件用木材來做壞得快。我這邊建議最好還是用鐵來做,畢竟這是一臺精細的機子,做起來很是費功夫,頻繁更換零件,成本高不說也容易耽誤事。”
他沉吟半晌,“要不這樣,我先將大部件做好,那些易損耗的零件能用鐵做的就用鐵。實在沒條件做,就用木製的。”
阮青青點了點頭,“暫時就這樣吧!我去跟傅大人探探口風,看能不能搞到些鐵。”
因為關係到收種,傅元昊聽完阮青青的訴求後,給她指定了一家鐵匠鋪並勻了一批鐵專門給她造農具用。
在麥收前半個月,沈郅醉和章丘明帶領著從清水縣徵過來的兩萬士兵奔向西裕關。
阮青青家倒是沒有名額,但是老宅那邊有三個名額,分別去的是大房的阮世猛、二房的阮世升以及三房阮世富。
應徵的人一走,棗子嶺也沉寂了好一陣子。大家將悲傷掩在心底,麻木地忙碌著。
直到麥收開始,村子裡才真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