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道才是。
“子英認為該如何處置太平道?”
“擒其魁,安撫流民。前者好辦,一捕盜足矣,後者……”說道這裡蓋俊搖了搖頭,在他看來,以如今大漢國的情況根本沒有解決流民問題的可能。因何產生流民?無地耳,地到了誰的手中?無非是權貴、官僚、商賈、地方豪強,連蓋俊家族也是其中一員,讓他們交出土地和碰炸彈無甚區別,這顆炸彈足以把大漢國炸得灰飛煙滅。
何顒真的驚訝了,對方尚不滿十七,看問題竟然有如此眼光。他沒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下去,因為沒有必要,這不是他們能夠解決的。轉而問道:“子英出身西疆,對羌亂有無建言?”羌亂——大漢國上下提起就頭疼,它幾乎伴隨著漢帝國一路走過來,尤其東漢以來,三次大規模叛亂,將大漢拖得搖搖欲墜。
蓋俊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因而並未想太久,言道:“世祖中興漢室以來,羌亂更生,根源在遷都。雒陽雖居天下之中,卻遠離西疆,無切膚之痛,面對叛亂反應總是慢一步,以致羌亂規模一次勝過一次。”
何顒點點頭以示贊同。
“漢民常欺壓羌人,羌人亦劫掠漢民為奴為婢,皆因語言不同、風俗不同之故,我有三策,請大兄指教。盡逐不服王化之羌人於祁連山以西不毛之地,任其自生自滅,此其一。拔賢明蠻王、豪酋,給予官職,雜以漢官為輔,既能收取賦稅,又易於統攝,此其二。強遷羌人至蜀地、荊南,令其開墾荒地,並習漢語、漢俗,以華夏博大文明同化之,此其三。”
蓋俊而後逐條講解,將心中所想盡數吐出,高談闊論後,嘴中乾澀,遂仰頭灌酒。
聽罷蓋俊之言,何顒膛目結舌,手中酒袋滑落也未察覺。蓋俊所出第一策可保大漢國百年安寧,第二策似是羈縻制度,羈縻制度古已有之,然無論哪朝,多是賜予虛位王爵,實行自治,蓋俊加以更改,變虛為實,立成萬世之良法。第三策更毒,三代之後,無復有羌人矣。
“子英文武兼備,懷吳起之才,異日安定天下,必君矣!”何顒慨然嘆道。何顒知人之鑑天下皆知,所謂知人之鑑並非一見之下大驚,口不擇言的說某某有經天緯地之才,那是卜者相面之術。知人之鑑是透過言談,從對方的性格、學識、思想、志向等判斷其未來成就。
蓋俊熟讀史書,自然知曉吳起是何等人,說他文比管仲,武比孫武亦不為過,古今以來,出將入相者無過吳起。何顒把他比作吳子,評價之高實是生平僅有,傳揚出去,不難想象蓋俊身價立馬倍增。
“是在你們的指揮下安定天下吧?”蓋俊盯著灑落滿車酒水的皮袋愣愣呆。
第一卷西州少年第三十九章襄陽蔡家
更新時間:20118182:11:44本章字數:5020
穿過茫茫霍陽山,魯陽曆歷在目,可惜雖入南陽境,欲至南陽盆地,還需走不少山路。所幸有名士何顒作伴,倒也不寂寞,二人時事古今皆論,宛城已然在望。
南陽郡屬荊州,治所在宛,由於地域寬廣,土壤肥沃,金鐵俱全,全郡共計有戶五十萬,口二百四十餘萬,要知道涼州一州之地也只有七十餘萬人口,不足南陽三分之一。
南陽北接雒陽,南抵襄陽,恰處於南北要衝。遠者不提,世祖得之,奠基河洛;袁術得之,抗衡董卓;張繡得之,數敗曹操。而曹操方統一北方,就急不可耐進軍宛城以圖荊襄,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與其顯著的軍事戰略地位相比,文化之璀璨同樣冠蓋大漢帝國,兼以世祖光武帝鄉,南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歷史頂峰——成為大漢王朝西都長安,東都雒陽外的第三都——南都。
順宛城南下而至涅陽,張仲景家不在縣城,而是鄉下,張氏宗族聚居,共二百餘口人。
有何顒陪伴在側,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