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年,錢偉長生於1912年,而錢三強生於1913年,這“三錢”正好在連續三年中出生。
據查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是錢鏐的第三十二世孫。錢均夫曾說:“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或許是受祖先家訓的影響吧!”
錢均夫出生於1882年12月,清末秀才。當時,錢家已經是家道中落。幼入蒙館。1895年入正蒙義塾。
1899年,錢均夫就學於杭州求是書院,即浙江大學前身。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杭州知府林啟受命查辦杭州蒲場巷內普慈寺僧人不法案件,籍沒了寺產。藉此機會,他和杭州一些士紳商議,極力建議利用寺屋開辦新式學堂。在多方促進下,決定就寺興學,辦起了求是書院。求是書院是當時中國最早的幾所中西式高等學堂之一。1928年改名為“國立浙江大學”。
錢均夫入求是書院時,監院(相當於教務長)是陳仲恕先生,乃陳叔通之兄。清末翰林陳叔通先生也執教於求是書院,與錢均夫友情甚篤。
1902年,錢均夫與許壽裳、經亨頤、陳衡恪等一起到日本東京留學。經亨頤後來成為著名教育家,他的女兒經普椿乃廖承志夫人。陳衡恪則後來成為名畫家。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朋友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錢均夫來說,許壽裳就是這樣的一位朋友。許壽裳(1883~1948),字季,號上遂,浙江紹興人,跟錢均夫在求是學堂相識,後來成為教育家。許壽裳為人忠厚,注重情義。
當錢均夫、許壽裳來到日本,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的任務就是過語言關。他們到東京之後先入弘文學院補習日語,那時許壽裳結識了也在那裡學習的紹興同鄉周樹人——後來以筆名魯迅傳世。當時,魯迅從南京陸軍學堂附近的礦路班畢業,比錢均夫、許壽裳早半年來到日本。從此,許壽裳成為魯迅終身摯友。在魯迅病逝之後,1937年他與周作人共同編撰了《魯迅年譜》。他的《亡友魯迅印象記》一書,成為研究魯迅的重要著作。許壽裳歷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都華西大學、西北聯大等校教授。1946年轉往臺灣大學任教。1948年2月18日,許壽裳在臺灣大學宿舍不幸遇害身亡。
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之後,錢均夫與許壽裳、經亨頤於1904年入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錢均夫為史地科。在日本,錢均夫與魯迅交往頗多。魯迅摯友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一書中,曾詳述“從章先生學”的經過。章先生,即國學大師章太炎,杭州餘杭人。許壽裳寫道①:
作為教育家的錢均夫(2)
章先生出獄以後,東渡日本,一面為《民報》撰文,一面為青年講學,其講學之地,是在大成中學裡一間教室……我們同班聽講的,是朱蓬仙(名宗萊)、龔未生、錢玄同(夏)、朱逷先(希祖)、周豫才(樹人,即魯迅)、周起孟(作人)、錢均夫(家治)和我,共八人。
周作人則在《知堂回想錄》中,回憶當時聽課的情形:“一間八席的房子,當中放了一張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學生圍著三面聽,用的書是《說文解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講上去,有的沿用舊說,有的發揮新義,枯燥的材料卻運用說來很有趣味。”
1908年春,錢均夫畢業於日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科。此後,在日本考察教育半年。
辛亥革命前夜,許壽裳、魯迅、錢均夫先後從日本回國:1909年4月,許壽裳回國,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擔任監學(即教務長)。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又稱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師範學校之一。7月,魯迅回國,經許壽裳推薦,魯迅到該校擔任化學教員、生理衛生學教員。緊接著,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