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兩位少爺的父親已病入膏肓、時日無多。
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不再似往昔那般融洽。
或許,這其中有“嫂子”的煽風點火。
亦或者,“少女”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還都未在對方面前顯露出隱藏在心中的“惡意”。
至於少女與小少爺的婚姻關係,在日常相處中,少女或許已盡力剋制自己的情緒了。
但因仇恨的存在,難免出現難以忍受的情況,二人因此爭吵不斷。
大少爺和其妻子在後來的夜談中提及此事,便打算佯裝好人。
“嫂子”在隔天便第一次“規勸”了少女,與其建立了初步聯絡。
一來二去之間,兩名女子逐漸熟稔,少女表現得對“嫂子”十分信任。
也正因其偽裝過於天真,輕信他人,讓“嫂子”心中萌生出了“借刀殺人”的念頭。
然而,她卻未曾料到,少女日後會“將計就計”,最終達成一箭雙鵰的目的。
葬禮開始,大小少爺表面上悲痛欲絕,但他們的真實想法,或許並非如此。
家族中的兩位妻室,同樣各懷心思。
府上老爺離世,再無人能夠壓制兩位少爺,家產的分配也迫在眉睫。
這意味著,陰謀的大幕,即將徹底拉開。
很快,嫂子露出了真面目,再一次踏入少女與小少爺的房間。
美其名曰是聯絡感情,為少女的婚姻幸福助力,實則暗中提供了帶毒的茶葉。
並且,她還提前寫信聯絡了早年間相識且曾受其幫助的道士,請他前來相助。
而少女,卻早已洞悉了她的陰謀。
更是欣喜於“嫂子”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置自己的丈夫於死地。
將茶葉收起後,她便寫信告知了自己的哥哥,約定好時間,讓其通知官府。
幾日之後,小少爺喝下了那杯被少女新增了劇毒的茶水,很快便命喪黃泉。
庭院瞬間陷入混亂,眾人紛紛趕來,對少女百般辱罵。
而她心中卻鎮定自若,竭盡全力地扮演著無辜者的角色,將這出戏演繹得淋漓盡致。
隨後,道士匆匆趕來,這倒是有些出乎少女的意料。
丈夫的亡魂出現,指認其為兇手。
但好在事情的發展並未偏離軌道太遠,她仍有扭轉局面的機會。
隨後,儒生與衙差趕到。
少女早就從哥哥那裡瞭解到修行者的手段,心中也早已想好應對之策。
君子之術,只能讓人吐露實情,卻不能強行讓人開口,需要配合提問使用。
通常情況下,不作答便能夠避開這一術法,但也足以表明被提問者心中有鬼。
少女巧妙地利用了這術法的特點,在儒生提問之前,便搶先開口說道:
“大人,我夫君是中毒身亡,而他所飲用的茶,是嫂嫂前幾日給我的。
民女猜測,其中定然被嫂嫂下了毒!”
每一句話,單獨來看都是事實,但卻並非事情的全貌。
少女隱瞞了自己也在茶葉裡下了毒的真相,成功地將眾人的注意力引到了“嫂子”的身上。
避免了儒生問出那句:“你有沒有在水裡下毒?”
或許,那婦人所下的毒,並非劇毒。
她也並不知道,中毒之人究竟會呈現何種症狀,會在多久後死去。
作為一個普通人,即便家中富有,她所能獲取的資源也極為有限。
特別是毒藥,購買極為不易。
而身為修行者的家僕之子,則能夠透過其他途徑獲取。
其後,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