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大戰中,即便人類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海上會戰,日德蘭會戰也僅僅消耗了不到一萬發炮彈,其中英國人打了五千一百四十三發,德軍人打了四千一百九十七發。即使每發炮彈重一噸,也僅僅只有一萬噸。可陸上的會戰又要消耗多少?”楊銳看著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微笑,停頓了一下才道:“粗略的估計整場大戰消耗了十二億發炮彈,德國整個大戰生產了五億兩千萬發炮彈。具體言之,即便是一場小小的會戰,光進攻前的例行炮擊就要消耗上百萬發炮彈,這完全超越了海戰的規模。
炮彈如此,那海戰中最昂貴的魚雷又消耗了多少呢?”楊銳看著他們再問,停頓後才道:“整場大戰按照我國參謀部門的統計,大約消耗了一萬五千條魚雷,絕不會超過一萬六千條。這說明什麼?!雖然很多人感嘆一條魚雷的花費就能裝備多少多少陸軍,一條戰列艦的花費能武裝多少個師,但實際上,海戰的消耗遠小於陸軍,海軍的建設看上去花費不菲,實際上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要達到同等的戰略目的,與其建設一支陸軍還不如建設一支海軍。
所以說對於海戰來說,機床的數量並不重要,關鍵是機床的質量。是否能鍛造口徑超過十六英吋的炮管?是否能鍛造超過六百毫米的裝甲?是否能生產特種鋼以製造壓力超過四十公斤溫度超過四百五十度的艦用鍋爐?是否有高精度高效率機床生產效能優異的大型減速齒輪?這些才是海戰的關鍵!機床數量什麼的。真的不重要。”
一連串的確實資料從楊銳口中吐出以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使得原本縱容下屬‘放肆’的斯大林嗅到了同類的味道,他也是一個數字癖。認為唯有數字才是真實的。在楊銳的那些違心主義著作中,他只看到了毫無證據的自話自說。沒有看到基於數字的邏輯推理,可沒想到第一次會談就顛覆了他對楊銳的認識——這是一個嚴謹的、實際的統治者,不是那種只會寫文章、即興講演的文人政客。
“閣下對德國怎麼看,他有多大的可能發動戰爭?”斯大林在楊銳反駁完莫洛托夫後問道。
“德國不可能發生革命,甚至發生內戰都很困難,所以他只能發動戰爭。”楊銳斷然道,“現在德國的經濟雖有好轉,但這是在拒付賠款、增加內債下做到的。一旦發生債務危機,那麼德國除了對外戰爭再無其他選擇;而英國基於平衡法國考慮。正在幫助他擺脫凡爾賽和約針對德國的軍事束縛。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楊銳再一頓,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馬上追問。雖然中日軍隊就在蘇聯的腹部,可他們依舊固執的認為蘇聯的真正威脅是西方而不是東方。
“納粹政府根本就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政府,如果它信守承諾,他就不會違約不支付賠款了。可以說,德國人吸取了上次大戰的教訓,開始變得會狡猾和善於欺騙,人民觀察家報上面的那些新聞,有多少內容是真的?”楊銳笑著道。“英國給德國鬆綁的唯一結果。就是刺激德國整頓軍隊,然後五年內發動戰爭。”
“五年?”斯大林一直抓在左手的菸斗此時終於咬在嘴裡,煙霧開始升騰起來。他雖然嘟囔了一句‘五年’,但通事沒有翻譯。這更像是他的自言自語。反倒是莫洛托夫追問道:“這是閣下的猜測還是基於實際的判斷?”
“不管是猜測還是判斷,德國都離戰爭不遠。”楊銳道。“如果你去過德國,就知道大部分德國人對一些人充滿仇恨。認為上一次大戰是被他們從身後捅了一刀才最終戰敗的。主觀上這麼認為,實際上再次武裝的德國除了向東進攻外別無其他進攻方向。他們不可能像上一次大戰那樣與英國交惡從而使自己飽受封鎖之苦。
而德國的債務正在增加,目前已經達到兩百五十億馬克的規模。去年的軍費開支只有五十億馬克,可一旦解除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全速武裝,那麼軍費開支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