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論,只不過現在蜀軍也沒有。
聽到皇帝的感嘆,旁邊的郭攸之接話了:“陛下,火箭彈的精確度的確是差了一點,而且衝擊力也不足,對城牆的傷害不大,用來攻城的確是浪費了。對付這種又高又厚的城牆還是火~炮更好用些。
火~炮的精度高很多,如果瞄準得好,可以將炮彈每次都打在差不多的地方,這樣就更容易將城牆轟塌了。”
“火~炮恐怕也轟不塌這麼厚的城牆,喔,也不一定,也許造一門超級大炮,發射~出~水桶那麼大的炮彈可以做到,不過這麼大的大炮你怎麼拉到前線來。”劉厚無奈地道。
“陛下說得對,火~炮雖然衝擊力比火箭彈強,但也是要看口徑的。如果口徑太小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口徑太大,又過於笨重,難以移動。所以,火~炮也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關鍵是要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鄧芝附和劉厚道。
“嗯,火~炮更適合於裝載固定炮臺上,作為御守,例如裝在城牆上,或者裝在戰艦上。在這些不需要移動的地方,火~炮可以做得很大,可以發揮出它們威力大、射程遠、精確度高的優點。火箭炮的精確度不高,只能用於覆蓋性打擊,非常浪費彈藥,它的主要優點是攜帶方便,適合野戰,特別適合需要走一些崎嶇山路,去到一些火~炮無法去到的地方作戰。”劉厚道。
“如果這裡的道路都像‘工業部’的道路那樣,又硬又平整該多好啊。現在成都已經有四匹馬、六匹馬甚至八匹馬拉的四輪馬車。如果給這些大炮裝上鋼輪,用上四輪馬車那種套馬法子,用六匹馬、八匹馬去拉,肯定能拉動它們在水泥路上走。”郭攸之道。
隨著技術發展,軸承、減震彈簧做得越來越好,四輪馬車坐得也越來越舒服了,現在成都的官商基本上都在用四輪馬車。而劉厚知道,四輪馬車根本沒那麼簡單,除了套馬的方法不同外,關鍵還在於轉向裝置。以前的馬車都是二輪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轉向裝置,只能靠著馬直接拖著馬車,使其輪子滑轉來實現轉向。
“工業部”的工匠在劉厚的提示下,終於做出了轉向裝備,所以,四輪馬車的出現就理所當然了。其實中國古代也不是沒有四輪馬車,早春秋早期的秦公墓中就挖出過銅製四輪車模型,甚至一些皇帝的墓裡還有六輪馬車。
這樣看來中國古代並不是造不出四輪馬車,不過四輪馬車一般都是用作國君的靈車而已。民間很少使用四輪馬車,一般的工匠也不會造四輪馬車。其實這東西在技術上沒有多大難度,只需要劉厚稍微提示一下,工匠們就能突破技術瓶頸,將四輪馬車造了出來。
“郭先生的提議不錯,不過得等這場戰爭打完之後,等天下平定下來,我們有了餘力之後,再在全國範圍內修築水泥道路。到時候每個郡縣之間都要有水泥鋪設的馳道相連線,火~炮想拉到哪裡就去哪裡。”劉厚道。
可惜聽到小皇帝這話,郭攸之反而洩氣了,原因很簡單,戰爭打完,天下一統之後,火~炮還有什麼用?到時候道路修得再好,火~炮的機動能力再強也已經沒什麼卵用了。
而劉厚雖然一副躊躇滿志的模樣,說出一番激動人心的話,但是他心裡知道,這不過是自己的yy而已,估計自己這輩子到死,也不可能看到全國所有郡縣都能有馳道互相連通。道理也很簡單,就算在劉厚生活的後世,以那個時代的生產力,有那麼多機械化、電氣化工具,搞了幾十年道路建設,也還沒能使得每個縣城都有高速公路。
更何況現在是生產力極度落後的三國時代,在這個修路基本靠手的時代,修一條路幾乎要徵調一個縣所有的勞動力才能成事,這種情況下,能將各個州府用馳道連線起來,都不知道是猴年馬日才能實現的了,更別說修到各郡、各縣。
第二百七十四章 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