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常淓稱監國之前,或者說在朱由崧逃出南京之時,在南京還有一個稱帝的,不過這就是一個鬧劇。這就是假太子登基。
看過北太子之案,南太子案也就不言自明瞭,顯然是假的,只是朱由崧迫於外界壓力不敢殺這個假太子,或者說正因為是假太子,所以他不必殺掉這個假太子,反而是北京那個真太子,多爾兗一定要殺了才行。
只是多爾兗同樣不敢以真太子名義上殺,而只能以假冒太子罪名殺了朱慈琅,造成的結果就是此後,大清朝從順治一直延續到康熙晚年,六七十年以太子朱慈琅及其另外兩個弟弟的名義出現的人一直不斷。
讓我們回到這個假太子的登基鬧劇上來吧!1645 年五月初,清軍逐漸逼近南京城,身處南京城內的弘光帝開始著手準備出逃事宜。五月初十夜間,弘光帝悄悄地帶著太后和妃子出逃,而首輔馬士英則與他的兒子一同率領數百名士兵護送弘光帝出逃。他們計劃效仿宋高宗趙構,逃往浙江杭州。當然這個逃亡的結果,前面我們已經講了,也就不必再繼續詳細說了。
由於弘光帝在撤退前並未通知文武大臣,也沒有制定周詳的撤退計劃,導致城內陷入一片混亂,人心惶惶。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心懷叵測的人看到了機會。
就在第二天,一個姓趙的國子監監生率領一千多名百姓,趁著混亂的局勢,將那位被關在牢裡的“崇禎太子”釋放出來,並強迫仍然留在南京城內的官員承認他就是真正的太子。百姓們對這件事深信不疑,於是他們簇擁著這位“太子”騎上戰馬,進入西華門。隨後,“太子”登上武英殿的寶座,眾人高呼萬歲。在“太子”登基之後,立即釋出了一道詔書,宣稱弘光帝受到奸臣馬士英的矇蔽,將他囚禁起來。此外,他還重新任命了一批大臣,但這些大臣中有許多已經逃離出城,自顧自地逃命去了。
然而,“假太子”登基的鬧劇卻讓一些人感到頭疼不已。南京守備勳臣趙之龍正秘密派人前往清軍營地與主帥豫親王多鐸聯絡投降事宜,但此時城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皇帝,這可怎麼向城外的清軍解釋呢?
不過似乎豫親王多鐸並不在乎這種事兒,他與趙之龍商量好投降事宜後,才讓趙之龍親自入宮懇請太子退位。
五月十五日,清軍進入城中,所謂的“崇禎太子”也隨即退位。隨後,趙之龍將他送到了清軍營中,而多鐸則對他表示了“禮遇有加”。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多鐸只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寬容和大度,同時也是為了穩定人心,讓人們相信他會善待明朝皇室成員。
然而,當弘光帝在蕪湖被其手下獻給清軍時,這位假太子也失去了利用價值。至於這位假太子後來的命運,其實並不難猜測。因為在此之前,北京已經以假太子的罪名處決了一個真正的太子朱慈琅。所以對於這位假太子,自然不會走什麼司法程式,他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不見。或許他直接被殺,又或許像小明王一樣被捆綁後投入江中。】
“朕沒有將小明王綁起來扔到長江裡去!”朱元璋嘴上說得很硬,但心裡卻很慌張。他知道,儘管他沒有親自下令處死小明王,但這件事終究會被後人歸咎於他。然而,天地良心,小明王之死並非出自他的本意。
“是臣的意思。”李善長有些心虛地看著朱元璋,彷彿一個做錯事的孩子。他深知自己的決定可能會給朱元璋帶來麻煩,但他還是選擇了這樣做。他希望透過此舉,讓朱元璋能夠順利登基稱帝,不再受小明王的制約。
可惜,即使李善長承認這是他自己的主意,也沒有人會相信。人們只會認為這是朱元璋的授意,畢竟他才是最終受益者。而李善長,則成了那個替罪羊。
朱元璋靜靜地看著李善長,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明白李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