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之戰前,南明設定的江左四鎮就為了禦敵於長江以北的,可是誰能想到呢?隨著左良玉起兵,弘光帝和馬士英大為驚恐,慌忙調兵抵禦。於是乎,劉良佐所部被調至滁州、和州一帶,黃得功所部則被調到了長江以南的荻港(今屬安徽繁昌)、三山(今屬安徽蕪湖)等地區。
這時候,多鐸率領的清軍已經對南明政權發起了全面攻擊。在剩下的兩鎮中,劉澤清實力最弱,根本沒發揮什麼作用,而實力最強的高傑部卻因為一場意外,而最先崩潰了。
1644 年的最後幾天,清軍大搖大擺地在河南過了黃河,氣勢洶洶地朝著陝西的李自成軍猛撲過去。在河南中東部那一塊兒,儘管清軍的大部隊尚未到達,但當地已是一片恐慌。“土寇”出身的南明總兵李際遇,心裡頭正在盤算著如何投降清朝呢。
這個訊息迅速傳到了督師史可法的耳中,他立刻派遣高傑率領著兩萬大軍,從徐州疾馳而出,目標直指虎牢關,意圖與清軍展開一場激戰。高傑的軍隊抵達歸德府(即現今的河南商丘)之後,便派人前去聯絡河南總兵許定國。然而,高傑曾是李自成的部下,昔日在河南肆虐搶劫,甚至洗劫了許定國的老家,將其全家老小殘忍殺害,僅有許定國一人逃脫。
因此,許定國對這件事一直心懷怨恨。此時的許定國早已暗中勾結清朝。肅親王豪格還特意寫信勸說他投降,許定國則將他的兩個兒子參將許爾安、許爾純送到清朝的河道總督楊方興那裡作為人質。高傑的軍隊逼近時,心虛的許定國驚慌失措,擔心自己投降的事情被揭穿,於是狠下心來,決定搶先出手,除掉高傑。
弘光元年(公元 1645 年)正月十日,高傑應約前往睢州與許定國會面。十二日,許定國盛情邀請高傑進城赴宴,高傑僅帶領數百名親信隨從入城。然而,到了夜晚,酒宴上突然湧現出大批伏兵,高傑及其親兵們慘遭殺害。
睢州城外的高傑軍隊得知其首領遇害後,立刻殺入城中。許定國自知難以抵擋,早已逃至黃河北岸,並向清軍投降。高傑的部下為了洩憤報仇,在睢州周邊地區大肆屠殺百姓,致使當地生靈塗炭,村莊化為廢墟。
高傑離世後,其數萬部眾迫切需要一位新的統領。史可法親自趕赴徐州,與諸將立誓結盟,並任命高傑之子高元爵為興平伯世子。鑑於高元爵年幼,史可法又命高傑的外甥、總兵李本深擔任提督,統領高傑的部隊。
高傑的部下對於這個安排還算滿意,但弘光朝廷卻並不認可。他們決定讓高傑的妻子邢氏統率全軍,並讓監軍衛胤文擔任兵部右侍郎,都督高傑的軍隊。邢氏其實就是那個曾經與高傑私奔的李自成的妻子,只是一介女流之輩,根本不懂如何帶兵打仗,讓她統率全軍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而衛胤文則是進士出身,一直以來都是文官,在甲申之變時曾在北京遭受李自成軍隊的拷問折磨,甚至還剃了頭髮向清軍投降,因此備受當時人們的唾棄和鄙夷。後來他逃到南方後,透過巴結馬士英才得以逃脫罪責。這樣的人既沒有任何戰鬥經驗,又缺乏威信,根本無法駕馭高傑那些出身於“流賊”的部下們。弘光朝廷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完全是因為權臣馬士英嫉妒史可法得到了高傑軍隊的心,故意不讓任命李本深,企圖削弱史可法在高傑軍隊中的影響力。
高傑的部下們那叫一個“憤憤不平”呀!衛胤文到任的時候,那些兵將們居然“一個都不來”。這麼一搞,高傑的部隊沒了統一指揮,實際上已經散夥啦!這可真是讓人痛心疾首啊!李本深帶著自己的部下跑去歸德鎮守,其他將領呢,總兵楊承祖去了夏邑,副將劉應虎去了虞城,苗順去了楊山,李翔雲去了雙溝,胡茂貞和郭虎去了泗州駐防。這些將領誰也不聽誰的,自己打自己的,簡直就是一盤散沙。
164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