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包間醜聞傳開,調離單位後,繼續黨內做官。群眾義憤大,主管人總不該這樣開脫:“他是去過不應該去的地方,是有一些不夠穩妥呀!”
……
“換個說法”花樣繁多,變化無窮。如周易,比周易易學;似魔方,比魔方迷人。要治它,我也有良藥三劑——
思想武器——實事求是。
修辭手段——直言陳述。
化學藥品——衝相顯影液。
。。
“顛倒”的藝術
在思維活躍的年代,最能活躍思維的恐怕莫過於“顛倒”這門藝術了。
一些裝潢古樸的餐館茶樓的門楹上,常常高懸著這樣的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乍一看,意境高遠,文采斐然。細觀之,那下聯不過是上聯文字的顛倒排列。但這一顛倒卻“顛”出了新意。“倒”成了絕唱,至今眾多店主依然鍾愛不捨。
顛倒得最夠水平、最見威力要數康熙皇帝了。一次,康熙出遊踏春,指著路旁一尊石人問道:“此石人何名也?”隨行的一位翰林學士或許是頭遭伴駕未與皇上混熟,心慌口亂;或許是似懂非懂又不敢不答,便隨口應道:“仲翁。”康熙也不言語,次日早朝議事完畢,帝便起身拂袖回宮,不想御座上翩然飄下一道聖旨:“翁仲如何讀仲翁,想必當年少夫功。從今不得為林翰,貶爾江南作判通。”
這康熙大帝把“翁仲”、“功夫”、“翰林”、“通判”全部顛倒一遍,成了一首有名的“顛倒詩”,並且貶了這翰林學士的官職。
顛倒的威力,僅此而已嗎?非也!
記得一年我去蘇州開會,閒暇上街逛遊,見其絲綢製品多姿多彩,頓萌購買之心。問一攤主:“這件襯衣多少錢?”答曰“93元”,我順口還價“39元”。攤主瞥我一眼,譏諷之意分明。我扭頭便走,他卻溫和叫住:“再添點錢嘛!”我分文不添,他39元居然賣了。同行的朋友說:“買住了,好便宜喲!”我暗喜有幸——誰知迎面一家大商店裡也掛著同樣品牌的襯衣,質量式樣一模一樣。我頓時醒悟,這襯衣原本只值“39元”,順口一“顛倒”,還其本來價位罷了。原來,中國古往今來多少事情已被人顛倒了,誇大了,縮小了,還有的看走眼了,如果我們敢於如此這般甚至徹頭徹尾一“顛倒”,上當受騙也就少得多了。
還記得兒時幫鐵匠爺爺卸絞面機,一顆生了鏽的螺絲釘怎麼也卸不開。鐵匠爺爺說:“倒個方向試試!”於是我手中的扳手由原來的往前推變成了現在的往下壓,方向一變,“吱”的一下,“力吃千斤”的螺絲釘居然被我小小的力氣卸下來了。鐵匠爺爺撫髯嘆曰:“孺子可教也!”現在我得讚美爺爺:恩翁睿智也!從小啟發了我逆向思維。這“逆向思維”,說得通俗一點,不就是“顛倒思維”,雙向權衡嗎?河東河西、朝雲暮雨、月圓月缺、潮漲潮消乃至於股市升跌、鋼材疲俏、汽油漲落,滄海桑田、世態炎涼,哪一樣都應正反顛倒思維,才能全方位觀瞻、正反向駕馭、多方面受益呢!
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話雖舊了一點,但對於治理官僚主義卻是一帖良方。有一則寓言說:一窩老鼠開會討論如何消滅對手——貓的事宜。群鼠高談闊論:貓能抓住我們,關鍵是速度太快,迅雷不及掩耳!如果能給貓的頸上掛個鈴鐺,貓一出動,響聲貫耳,我們就能及時躲避了。意見甚好,可派誰去掛鈴呢?老老鼠指著一隻小老鼠說:“你老弟年紀輕輕,腿腳靈動,此一重任,非爾莫屬!”小老鼠沉默半晌後說:“小弟涉世淺薄,膽量、經驗有限,我看如果您老先生親自出馬,想必能夠掛成。”老老鼠亦沉默半晌說:“今天不研究這個了,下次開會再定吧!”所以,至今貓的頸上依然光生如前,不見掛上鈴鐺,原來掛鈴者“顛倒”一下,發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