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都受到國際糧價上漲的拉動,一次性大幅上漲。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國際市場食品價格2007年比2006年上漲2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42%,食用油類價格上漲50%,奶類製品價格上漲80%。2007年國際市場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大米和小麥的年均價格分別為164美元/噸、334美元/噸和264美元/噸,比2000年分別上漲了86%、62%和120%。2008年國際市場糧價出現了加速上漲的趨勢,3月份稻米價格上漲50%多。
與2007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價格漲幅達到140%,稻米價格漲幅達到80%。2008年3月小麥價格從377美元/噸上漲至482美元/噸,已達到近28年來的價格頂峰;由於泰國、印度等國對大米出口加以限制,加之緬甸又遭受熱帶風暴災難,國際市場大米價格已上漲1倍以上。泰國100%B2級白米曼谷離岸價由2008年1月份的385美元/噸上漲到5月份的938美元/噸,上漲1�4倍,其中5月份第三週大米價格達到1020美元/噸;玉米價從203美元/噸上漲到253美元/噸,上漲24�6%。
世界銀行於2008年4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3年國際市場食品價格總體上漲幅度為83%,小麥價格上漲幅度高達181%。預計2008~2009年世界糧價將持續高位執行。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表明,伴隨國際市場糧價飛漲,一個持續多年的農產品低價時代已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將是長時間的農產品高價時代。未來糧食生產與供給,以及糧食需求與價格,將是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最重要、最緊迫、最棘手的重大問題。
4�9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矛盾加劇
這次世界糧食危機雖然有自然災害影響的因素,但一個重要原因是世界糧食消費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了人們膳食結構的改善,居民消費需求向多樣化、優質化轉變。一些發達國家的居民消費水平雖然提高放緩,但它們高檔次、多樣化的現代生活消費水平,消耗了大量的糧食和肉、蛋、奶。與當前世界糧食增長減緩和飼料供給偏緊相比,無疑進一步加大了世界糧食生產和供給的壓力。
一些發展中國家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結構性需求發生變化,糧食和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在這些國家糧食和畜牧業生產還不能保證消費需求時,原本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也有可能越來越依賴糧食等農產品進口。從當前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農業的重要資源還是流向工業、房地產業和其他行業,農業發展資源制約因素日益加大。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農業投入不足,農業發展相對滯後。在這次石油危機和糧食危機的衝擊下,一些貧困國家無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不能依靠自己進行糧食生產以滿足消費需求的增加。一些國家自身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滿足不了人口增長帶來的需求,進而從糧食出口國轉為進口國。這就造成世界糧食增產量低於糧食消費的增加量,加之許多國家沒有完備有效的糧食儲備體系,因而在這次糧食危機中,無法動用更多糧食儲備來有效彌補糧食缺口,形成嚴重的糧食短缺。
世界糧食危機的特徵(2)
菲律賓在第一次農業綠色革命後,糧食生產發展很快,成為糧食出口國,但現在也轉為糧食進口國,不得不在2008年3月進口220萬噸大米。哥斯大黎加由於自然災害多發,加上一些農民把糧田改種甘蔗和鳳梨,大米進口達19萬噸,進口額增加31%。孟加拉國宣佈將從印度進口40萬噸大米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新加坡宣佈允許大米進口商增加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及安撫民心。
世界銀行預計,到2030年,糧食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