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挺之搖頭道:“太皇太后雖然優柔寡斷,然而她卻一心為國,能夠讓她改變主意的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大宋的危亡。”
“大宋危亡?”雍王不解道。
趙挺之眼神毒辣道:“如果官家一直蟄伏,等到太皇太后去世之後再暴露變法意圖,雍王殿下將沒有一絲機會繼位,然而自從範正成為太醫之後,官家卻一改之前蟄伏之態,屢信範正邪方。固然能夠得勢一時,必將成於邪方,敗於邪方。”
雍王心中一動,鄭重道:“還請趙大人教本王。”
趙挺之冷笑道:“既然範正鼓動官家變法,雍王殿下何不順水推舟,說動太皇太后讓官家有機會變法,唯有如此,方可讓太皇太后明白,誰將是大宋的中興之主,誰才是大宋的亡國之君。”
雍王聞言怦然心動,眾人皆知趙煦最為推崇新法,然而太皇太后最容易厭惡變法,只要趙煦推廣新法,定然會加劇太皇太后的厭惡。
佔據大多數的保守派將會看清趙煦的真面目,倒戈於他,皆是他將徹底扭轉局面。
趙挺之和趙顥密議一番,趙挺之叮囑道:“這將是雍王殿下最後一次機會。”
趙顥凝重點頭,與其這樣狼狽離京,還不如放手一搏。
第二日!
雍王正式宣佈離京,隻身跪在皇宮外,只求臨走前再看太皇太后一眼。
高太后大發惻隱之心,最終點頭同意。
垂拱殿內,母子二人再次相見,雍王含淚道:“此去一別,不知是否日後還能和母后活著相見,請恕孩兒不孝。”
高太后心中大悲,她已經年老,自知時日無多,自然希望兒子陪伴。
然而高太后並未昏庸,搖頭道:“你莫要怪母后絕情!錯就錯在你不該仗著恩寵,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孩兒沒有…………。”趙顥連忙辯解道。
高太后重重拍在扶手上,怒喝道:“你沒有,你真當哀家年老糊塗,若非你指使孝兒,孝兒又豈能構陷官家,此次你必須離開汴京,大宋已經經不起動盪了,不能再將僅存的國力進行無謂的內耗了。”
面對高太后的斥責,雍王不憂反喜。
他知道母后的心思果然被趙大人猜中,她為了一心為國,可是為了皇位傳承穩定,將他放逐出汴京,那也有可能一心為國,廢官家而立他。
當下趙顥仰頭直視高太后,第一次直言道:“不錯!孩兒的確是起了心思,然而孩兒卻並非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母后,為了大宋江山。”
高太后震驚地看著一直孝順的兒子,彷彿第一次認識他一樣。
“逆子,枉你讀聖賢之書,難道你就忘了君臣之道嗎?”
趙顥豁出去道:“母后,這大宋江山並非只是一人之下江山,而是我趙家之江山,太祖太宗之時,曾經立下金匱之盟,兄終弟及,當日皇兄病逝,按照金匱之盟,理應孩兒登基。”
“金匱之盟!”
高太后心中一虛,金匱之盟乃是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的母親昭憲太后所定,其目的是為了吸收五代十國相繼滅亡的教訓,就是因為繼承人太過於年輕,無法把控局面,想要國家長久,接班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歷和威望。
於是定下了金匱之盟,兄終弟及。
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先傳三兄弟,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當初神宗去世,現存皇子中年歲最大的趙煦也不過十歲,的確符合金匱之盟的條件,朝中立雍王趙顥的呼聲很高,而最終高太后選擇支援趙煦登基。
“金匱之盟?”
高太后搖頭失笑,金匱之盟看似美好,然而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趙光義登基之後,先是逼死趙德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