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春華秋實。
這月餘來,潘小安每日在坐堂之後,便是出去閒逛。
他北去五蓮,南去東海。逍遙快活,不理政事。
趙同知樂的哈哈大笑。
“到底是少年人心性,耐不住寂寞。”
潘小安的大放權也換來回報。
趙同知他們同意了在東潘修建碼頭。還撥了一處宅院給潘小安做學院。
同意在東潘建碼頭,是因為趙同知他們認為這碼頭根本建不起來。
最好是建不成,那樣就狠狠打了潘小安的臉面。
而當他們聽到潘小安要建一個技工學堂時,更是滿口答應。
世人皆重做學問,私塾做好了,有教化百姓,正社會風氣之功。
潘小安倒好,弄什麼技工學院。你是要讓年輕人都去做工人嗎?
再說學手藝不都是跟著師傅學嗎?怎麼還弄起學院來了。
趙同知他們等著看潘小安的笑話。
這正合潘小安的意思。不怕你們笑話我,就怕你們不參與。
潘小安建立這個技工學院,正好可以帶著這些學生去碼頭實習。
所以,他的這間東夷技工學院只是掛了一個牌子。
而前來報名的學生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名。
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貧家。他們家裡人口眾多,難以養活。
而父母把他們送到學院裡來,不是為了讓他們成材,而是讓他們有口飯吃。
潘小安開出條件,學期三到五年,吃住全免。
他沒有提給工錢的事情,這樣能儘可能保持學生的純度。
潘小安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
鳳凰郡也迎來了大豐收。
這漫山遍野的花生,地瓜在張月如的精心照料下,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
富貴吉祥以及羅山下的村民,早早來到地頭,等著張月如下達收穫的命令。
他們對於地裡的農作物充滿了好奇。這些碧綠秧苗下,到底隱藏著什麼神奇的寶貝呢?
張月如帶著王小穎來到毛河大屋。
她看著滿地的莊稼,也露出喜悅的笑容。
張月如站在地頭上彎腰拔下一棵花生秧。那潔白的花生長的密密麻麻。
張月如扒開一顆,白色的花生殼裡,是豐滿的紅色花生米。
張月如吃了一粒,“甜,香,油分十足,是為上等。”
“開工”張月如大喊一聲。
這些農人每人一壟,便開始拔起來。
夫人有令:幹活的時候,不要偷吃。等收工以後,自會給你們分發。
農活辛苦,每人每天三十銅板。每日有白麵饅頭,肥羊肥豬供應。
後勤有保障,幹活有工錢。這下大家的勁頭足了起來。
拔花生,摔花生,曬花生,裝花生。這幾十畝地,足足忙了十天有餘。
但收穫的也多。這次收穫了足有五萬斤乾花生。
看著堆成山的布袋,張月如喜極而泣。這半年的辛苦,總算有了回報。
這可是官人和自己的心血。
而地瓜收穫的更多。這些優質品種,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肆意生長。
每一畝地都收穫了四五千斤。看著滿山遍野的地瓜袋子,張月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多麼希望自己的男人,此刻就站在自己身邊啊!
潘小安快馬加鞭往鳳凰郡趕來。
這些花生,地瓜對於潘小安來說,實在太過重要。
他要靠著這兩樣東西,實現巨大的經濟轉換。
花生和地瓜可以無限延伸各種美食。並且這兩種農作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