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讓將士們熟悉新船,現在人員夠用嗎?”換完衣服下了船,再聽一遍隨行官員們的吹捧,等他們也紛紛上船參觀,終於找到和袁可立單獨談話的機會了。
“第二批六艘【秦】級戰艦的龍骨已經下好了,船體材料也準備的七七八八,差不多再有四五個月就能下水。有了安南阮氏提供的大木,臣覺得再在泉州或者廣州建座造船廠,每年還能多下水五六艘戰艦。
託陛下的福,有了海運衙門和巡海衛,等於又多了三個衛的兵源。臣在其中挑了三千多人用海軍標準訓練,再多十艘戰艦也能隨時補充。”
袁可立回答得很輕鬆,有了參謀部的加入,大部分日常瑣事他都不用操心了,而海運衙門和海巡衛的增設,讓海軍經費日漸充裕。省下來的精力可以專門考慮發展規劃,雖然攤子越來越大,工作強度卻越來越小了。
“建造船廠一事朕準了,但不要在廣州和泉州。朕覺得雞籠島四面環海,應該不缺良港。你先派人上島去勘探一番,找個合適的位置,不光要建造船廠,還得設海軍基地。再過幾年,海軍的戰略方向就要難移,別現上轎現扎耳朵眼。
但也別太放鬆,在陸軍沒有頂上來之前朕只能依仗海軍。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出了大問題,都要由你來出面掃平,任重道遠吶。”
海軍能順利發展壯大固然是好事,但必須再給袁可立肩膀上加點重量,沒轍,大明的底子太潮,內外全是麻煩,哪一個都不能出問題。
至於說發展方向,向南沒錯,可是把軍港和商業港放在一起,短時間內是沒什麼問題,但長遠來看肯定會互相干擾。而小琉球島在東南海面上位置極其關鍵,與其讓荷蘭人覬覦,不如先下手為強。
可以不大規模開發,但必須站住腳且穩固,最合適的選擇就是設立海軍基地。至於造價會高很多,這不是問題,海軍目前的收入完全可以支付。
順便還能和島上的少民們交流交流,啥願意不願意的,好好說話就是僱傭,給臉不要臉那就抓奴隸,只要往脖子上套個鐵圈,幹起活來比給錢還賣力氣。
“陛下放心,加上原本的戰艦和武裝貨船,海軍隨時能出動二十艘戰艦,可以搭載三千陸戰隊。如果山海關和北面邊牆突發戰事,再抽調三千陸戰隊協助也不成問題。
沈指揮使在陸戰和海戰方面都有不俗的經驗,海軍將士也都是忠君之輩,無論陛下指到哪裡海軍都會打到哪裡,毫無怨言。”
但袁可立有點會錯意了,以為皇帝是因為不能在處理內部問題上動用陸軍才有此擔憂,趕緊表明立場。畫外音就是海軍沒任何顧慮,讓打誰打誰,值得信任。
“多留意下遼東的變化,去年扣邊建虜受了不小損失,已然從山海關外撤兵。朕以為他們除了要對付其他女真部族,很可能會加強對南邊的攻勢。
朝鮮人不可信,派遣陸戰隊上岸襲擾時一定要對將官們言明,不要對其太坦誠,既要防著女真也要防著朝鮮。如果出現異常,絲毫不要猶豫馬上撤回海邊,不許戀戰。
現在還不是打硬仗的時候,再韜光養晦忍幾年,待朕準備好了有的是大戰要打,留著卿卿性命,屆時再為國效命不遲。”
雖然洪濤也看出來有誤會,也不多做解釋。袁可立獨領海軍,戰鬥力越來越強,受到的猜忌也隨之增多。可以說滿朝文武幾乎沒有不盼著他倒黴的,再堅韌的性格也難免會多想,比如說功高蓋主之類的慣例。
此時自己說什麼效果都不會太好,反倒增加了他的心理負擔。而繼續往其肩上壓擔子,才能讓他感受到來自皇帝的器重和信任沒有消失。
“既然陛下提起了朝鮮,臣倒是有個事情需要稟報。根據前往日本的武裝貨船回報,朝鮮人可能正在和日本人暗中交易。由於還沒找到確鑿的證據,